春暖花开,学习正当时
亲爱的翠苑中学的家长们,春天好!2月的几场雪带来立春后难得的严寒,同时也驱散了延续一个寒冬的阴霾,清新的空气和跃跃欲试的花骨朵都在显示春暖花开即将到来。我们的孩子回到校园9天啦,虽然他们的状态各异,总的感觉都是在积极努力地适应学习挑战,给自己制定新学习新目标;这个时候,为了能够更适合地陪伴孩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我们家长也需要开始学习了,学校公众号三月月初的心理专栏就来聊一聊特殊的家庭和特殊的孩子。
首先,今年1月1号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对家庭教育进行了专门立法,把家庭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具备了法律的强制性。
接着,我们聊聊某些特殊家庭的依法教养。这里我提到的特殊家庭指的就是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因为过去的婚姻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不可避免会给孩子带来许多困扰,导致不少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其实在这里是有一点社会刻板印象的,我们有时会在分析某孩子的不良行为时提到,他是离异家庭出来的,然后就把一切问题归因为单亲家庭,然而事实不是这样的。如果父母的心态和状态良好,自己的生活过好了,哪怕确实离异了,也能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这里分别给有需要的家长一些建议。
单亲家庭的针对性指导策略:1.父母真诚地向孩子表达,我们永远深爱你,努力让孩子感到愉快和安全;2.亲人的离开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过错,不要互相诋毁;3.父亲要身兼母职,母亲要身兼父职,能力不足时要找家庭成员协助;4.让孩子在交流与成长中学会承担家庭责任;5.多为孩子创设一些人际交往的机会;6.重视孩子的需求,多肯定与鼓励。
重组家庭的针对指导策略:1.夫妻关系是第一关系,不要把孩子的位置放错;2.做好心理预期,找到新的相处模式;3.反思以前,提升自我,建立冲突化解模式;4.对对方的孩子真心爱护,避免差别对待;5.具体角色具体对待:继父与儿子先做朋友再教育;继父与女儿多给心灵呵护,给予尊重;继母与儿子要爱与规则并行;继母与女儿要成为她的倾听者,多宽容大度,多聊天谈心。
最后,我们谈谈对于厌学孩子的教养。厌学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模式,表现为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见,情绪表现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厌学不是某些学生特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客观条件发生作用,便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厌学的孩子对学校的学习持否定态度,学习兴趣缺失,情绪消极,同时有消极的行为。心理学家的多项研究显示,孩子厌学与某些成长需要没有获得满足有紧密的关系,比如安全、上进知觉与学习动机联系紧密,需求落空容易导致厌学;情感归属、尊重、求知审美、自我实现对学习兴趣有重大影响,需求不能满足会引发厌学。原来孩子的厌学是有其心理原因的。还有重要的“习得性无助”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都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学生重复失败经验,出现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消极定势、低自我效能,最终对学习不再投入希望,这时学习成为孩子的“厌恶”刺激,引发条件反射“厌学”。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与家庭教育中对全面发展的误解有关,不少家长以为全面发展就是所有的功课都好,所有的成绩都优秀,而对于各科潜在的要对学生培养的能力忽略了;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不断追求高分,后来就发展成不敢不学,不得不学,而对学习本身缺乏兴趣,因动机水平过高而厌学;一部分成绩差的同学,不断体验失败,学习负担沉重,对前途丧失信心,出现自暴自弃,因动机水平过低而厌学。
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家长该怎么办呢?我们要营造和谐正能量的家庭环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正能量的心态,我在辅导室曾听到不少学生抱怨,家长总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事不要操心。”简单地就否定了孩子对家庭的关心,而家长过度关注学习会忽略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不少厌学的学生自制力差,因为总有家长在一旁监督,不断催促,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发展;厌学的孩子表现出的懒惰,不愿接受挑战也与家长对生活琐事的全面承包有关,孩子一直生活上被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依赖性增强,自然会懒惰;遇上困难,如果家长教养时的归因不正确,那么孩子会畏惧挑战,对于失败不是怪别人,就是认为自己无能。其次在多子女家庭中要平衡好对子女的关注,营造公平公正的家庭氛围,不应该把性别和年龄作为处理子女矛盾的唯一标准。有不少学生在心理健康的课堂上抱怨,爸爸、妈妈总说“你是姐姐(哥哥)要让让弟弟(妹妹)”;“你是姐姐(哥哥)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哪怕事实是弟弟妹妹犯了错也要求年长的来承担,这样做会给孩子很大的不公平的感受,孩子以后会对公平出现偏执。最后家长要做学习型父母,了解新的学科要求,改进家庭教育理念,带领孩子把知识实用化,培养孩子喜欢自主学习。
亲爱的家长朋友,感谢您为了孩子坚持看到最后,虽然大家受教育程度高低不齐,教育方式与方法五花八门,但我们有一点是最有优势的,那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希望我们对孩子的爱不会因为我们的无知而伤害到孩子的心灵,希望我们依法教养,给孩子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