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临近,如何和孩子聊学习
各位家长:
元旦快乐!2022年的第一天,我们的家长学堂继续与您相约。2021年里,您和孩子经历了哪些故事呢?年末的心理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彼此的2021年,发现孩子们的2021年过得平淡而精彩。他们遇到了新的朋友,增加了不少新的体验,也碰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最后回顾的时候会发现,这一年里,我们仍然充满感激,因为有那么多的人曾经温暖过我们。而孩子们最想感谢的人,其实还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这一年里,尽管您可能和孩子有过各种小的争吵,但相信你们彼此依旧深爱着对方。
的确,只要我们不和孩子谈学习,家里总是“母慈子孝”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一谈学习,家里就会变得“鸡飞狗跳”呢?期末考试越来越近,我们又该怎样与孩子谈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关于学习的话题。
1.明确您跟孩子谈学习的目的。
最近的模拟考试很多,当我们看到孩子的成绩时,不妨在聊之前先想一想:此次谈话,我希望带给孩子什么呢?是希望孩子保持学习的动力、信心?是帮助孩子发现学习漏洞?
还是给孩子减压?或者其它。
无论是何种目的,请记得一定不是羞辱和责骂,如果我们看到成绩的时候,自己没有稳住,传递给孩子的是愤怒和失望,那可能孩子只能感受到紧张、委屈和无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不愿意和家长聊学习的原因。
所以,切记稳定情绪后再去开启话题。
2. 了解孩子面对学习的心理。
最近有一位初一的女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之后特别的伤心,哭着来找我。当我们一起去分析她的难过时,发现她其实是害怕,害怕回去之后看到爸爸失望的眼神,她说爸爸对她有很高的期待,从小也在她身上花了很多钱,同时因为期末临近,爸爸为了陪她好好的复习,取消了原本和朋友的聚会。所以,她考不好觉得特别对不起爸爸,担心他失望,担心他会难过。
还有一些孩子对于学习表面上表现得完全不在意,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上,所以家长和老师们都会觉得他们可能已经自我放弃了,其实他们是在学习上呈现出了一种“习得性无助”。心灵驿站里接待过不少这样的孩子,他们在学习上长期遭受困难,而父母没有帮助他们有所突破或者也没有发现他其它方面的强项,也没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这个人的接纳,所以他们对于学习上有一种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也让他们对自我产生了一种不好的认知“我就是学不好的”“我是一无是处的”。长此以往,这种心结可能会成为一种隐患,随时有可能影响他们的生活。
当然,生活中不止这样的两种孩子,还有一些孩子面对学习成绩时,会焦虑自己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还有的会害怕自己考得好之后,爸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的孩子以为爸妈爱他是因为成绩,成绩不好就会失去爸妈的爱等等。与孩子们的沟通中,我发现,其实对孩子而言,对于学习成绩他们不仅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其实内心里非常在意父母的感受和评价或者完全被父母的感受所影响。
3.谈话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可见,我们如何与他们沟通学习,对他们至关重要。但相信,我们每一位家长都不希望孩子学习是为了自己,也不愿意孩子把学习变成父母的事情,我们更希望的是孩子可以有学习的内驱力,真正的热爱学习,愿意学习。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呢?内驱力的鼻祖,Ryan和Deci教授认为:内驱力培养从以下三方面开始
自主感:“我有自由选择、掌控的空间”
胜任感:“我觉得我是可以做到的”
情感联结:“我是被爱的,被信任的,被赏识的”
所以,我们可以按照这三方面和孩子去沟通学习。
①当孩子没考好,我们可以这样说。
当孩子学习退步,成绩不理想时,常见的情绪状态有失望、难过、挫败和无所谓。我们可以按照自主感、胜任感和情感联结三方面来回应孩子。
A.情感联结:让孩子能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关心,感到被家长支持和接纳。
关键点:
(1)看见孩子的感受与情绪。
(2)尊重孩子的意愿:当孩子不想谈时,给孩子自我消化的时间。同时告诉孩子,你随时愿意倾听与陪伴。
参考回应:
“孩子,看起来你有些难过,是因为最近学习的状态不太好吗?妈妈小时候考试差了,也会很难过。来抱抱……”
“孩子,你看上去有些无所谓!其实妈妈猜,你心里也是希望获得不错的成绩,只是不知道应该具体怎么做。……”
“孩子,我看到你今天好像有点不开心,是不是跟考试有关。你现在好像不想和妈妈聊,妈妈相信你有能力自己处理和消化,但妈妈就在这里,当你需要聊聊,可以随时找我。”
B. 胜任感:让孩子有信心可以继续学习
关键点:
(1)找找这场考试中是否还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2)找找孩子以前的成功经验。
(3)归因在具体的努力行为。
参考回应:
“你最近数学学得比较吃力,但科学进步很大,不同学科其实学习的核心方法是通用的,妈妈对你有信心。我们一起找找科学进步的原因吧!”
“这次考试虽然总体成绩退步了,但我发现你英语单词的部分得分率还是挺高的,你是怎么做到的?”
“妈妈记得你以前舞蹈考级时,第一次也是没考过,后来第二次就成功通过了,你当时是怎么做到的?”
C.自主感:让孩子为自己负责并有动力再次努力
关键点:
(1)让孩子自己提出和决定接下来的具体行动。
(2)轻推孩子,给孩子搭脚手架。
参考回应:
“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借这次模拟考的机会,我们可以一起看看失分的原因是什么?是题目不会做、审题不清、还是不够熟练?做些什么可以避免下一次的失分,真正地KO它!”
②当孩子成绩进步时,我们可以这样说。
即便是成绩进步了,考试考好了,如果我们回应不当,也会让孩子产生不适的感受。比如不少孩子跟我吐槽,不少家长总是“欲求不满”,考了118会责问孩子“那两分是怎么丢的?”考了第10名,会问“你同桌第几名?班长第几名?好朋友第几名?”总要找出比他考得好的人。还有的家长泼冷水“你这次考好了,不代表下次就能考好,不能骄傲”,最让孩子们反感的是自己的努力被否定,有孩子就说自己如果考好了,妈妈就会说“你这次是运气好,我看你一点都没努力”。
其实我也理解家长们的担心,怕自己的鼓励让孩子骄傲了,不愿意继续努力了。还有家长跟我说,自己以前都是鼓励式教育,结果孩子一点都不努力。也许是我们的鼓励出了问题。比如,当我们说“你考这么好,妈妈太开心了。”这样的说法,其实就是把原本学习是孩子的事情,变成了我们的事情。
所以,当孩子成绩进步了,我们也需要好好回应以来保护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A.情感联结:我们高兴的不是分数,而是因为看到孩子为自己自豪
参考回应:
“看起来,你好开心啊!看到你这么开心,妈妈也为你感到高兴。”
B.胜任感:关注成功经验,强调努力
参考回应:
“这次成绩考得那么好,告诉爸爸你是怎么做到的?”
“听起来,你通过努力在这部分的学习上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呀。”
C.自主感:强化积极感受,让他在积极感受中多停留,增加采取下一步行动的可能性
参考回应:
“好好享受你的开心吧。”
学习,的确是我们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但相信学习不是孩子们的全部,我们也不仅仅是想要有一个成绩好的孩子,我们更希望我们的孩子温暖、善良、踏实、进取,所以我们与孩子谈学习,其实更需要我们可以内心里去淡化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帮助孩子打开格局,看到学习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彩蛋:本学期心理课部分作业照片,希望在这些照片中你们能看到孩子更温暖有爱的一面。
参考:省初心苑《中段调研后,家长如何与孩子聊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