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
——2022-2杭州市翠苑第一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含图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的要求,紧紧围绕“共同富裕背景下高质量全域优质”教育目标,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质量观念,遵循“本真教育”理念,落实数智化“三全一优”思路,坚持“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工作思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扎实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为契机,执行教学六认真,加快数智赋能,坚持“五育并举”的落实,加强“学教评一致性”研究,大力推进教师专业素养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工作目标
(一)深入实践课标,优化师生教育学习生态
(二)策划研修项目,聚焦项目化和精准教学
(三)创新综合评价,提升全体学生综合素养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队伍建设为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落实青蓝工程,促师徒共提升。科学合理安排0-1年教龄青年教师的导师,按照青蓝工程协议书落实师徒结对工作,落实师徒考核制度,通过“传、帮、带”,示范引领青年教师熟悉课程标准、熟悉学生和教材,熟悉班主任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把握课堂常规,尽快入岗入位。
2.抓实学科组长,提升引领能力。组织好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习日活动,以5+1生态考核结果、“一校一报告”为诊断依据,教研组、备课组围绕“强项变特色,弱项促提高”的目标,以“教科研一体化”的实践路径,确立组内重点项目和核心研究课题,积极推进教研组建设。落实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考核制度,既重视知识和能力,又要关注全面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选校级优秀教研组,开展阶段性教学展示与研究成果汇报,逐步构建学科特色样态。
3.提高教师素养,实践新课标。认真组织学科教师学习新课标,提高教师理论联系教学实际的意识和能力。结合日常教研学习活动等,构建备课、上课、听课一体化评价体系,数据赋能,精准跟进。用好校内、校外专家资源等,加强日常的诊断和指导。开展阶段性教学展示与研究成果汇报,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新样态,打造具备新观念、高素质的学科教师队伍。
(二)优化课程体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抓重点,“五力”落实基础性课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教材、学情研究,注重新课标理念落实;注重融合教育在常态课堂中的落实。以课堂研究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探索以生为本、真课堂、新技术、活思维为导向的教学范式,不断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夯实基础力、链接生活力、提升思维力、优化评价力、加强联动力。
2.呈系列,完善1+X学后托管4.0课程。落实双减政策,增强1+X学后托管课程的丰富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丰富“五彩课程”内容,根据学校考察情况和学生问卷数据进行删补。
3.重利用,用好用足图书室资源。打造“苍翠书苑·以文化人”的校园文化品牌,依据《国家教委关于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省厅“五项管理”之“读物管理”要求规范图书管理,作为“省中小学书香校园亮色工程”,继续发挥图书及资料在教育工作的作用,实行五级分管制,做好班级图书借阅、评价学生进阅览室阅读情况、师生报刊杂志征订等。
(三)变革学教方式,提升过程管理实效
1.立足课标理念,规范落实常态教研。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深入教研,规划学科高质量发展。教导处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科质量规范要求》为载体,把握教学常规、深入教师课堂、召开质量分析会,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优化学校精品社团,多出精品课程;借助青年教师启航杯,策划学术周,整合云技术,推进“智慧好课堂”。落实“双减”,总结“翠一经验”。
2.聚焦分析反馈,促进精准教学评价。以数智化教学为推动,实践校本作业新样式,探索基于数据改进教学的路径,研究分层精准推送练习,形成学科档案库、学生个人错题集等。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把握作业育人功能,整理出一套各学科作业规范批改制度,在严控作业量、创新作业类型范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准辅导等方面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翠一教学特色品牌。重视期末质量分析,用数据分析问题提出改进。
3.加强实践研究,构建学科项目化样态。进一步完善“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三级质量监控网络,借助数据分析工具等,组织教研项目分析,针对性提出提高质量有效举措。以区域学科关键能力项目(一校一报告)测评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以校为本,基于过程与结果、纸笔测试与非纸笔测试相结合、以分项等级为表现形式的评价体系。研究“学—教—评”真实评价,做好综合评价改革,逐步构建学生学业水平的数字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