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 全面落实核心素养

【所属模块: 年度计划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8/30 02:34:26 点击数: 0】

一、指导思想

2022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共同富裕背景下高质量全域优质”教育目标,坚持依法规范办学,遵循“本真教育”理念,坚持面向全体、落实全面教育、保障全程生长,以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为契机,加快数智赋能,助力师生全面发展,努力实践“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自由成长”的办学目标,凸显“苍翠书苑  以文化人”校本品牌,推进高质量美好教育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二、工作目标

(一)开创支部特色,推动“翠一”正向表达

1. 加强政治统领意识强化政治建设统领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实践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智慧党建”,保持组织活力。规范“三会一课”,优化管理制度,深化“清廉教育”建设用好第一种形态和作风效能问责制度。开创支部特色建设,紧密联系翠苑一区未来社区建设发展,凸显翠苑校区支部的红色文化;援助资助结对乡村,开拓文华校区共富共赢文化。继续推行“1+1”双联动党群共建模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组织的力量教育人,用好“党员之声”平台,宣传好先进榜样。

2. 加强教师先进意识以党管干部原则,考察、选拔、培养、用好年青干部,继续启动年轻教师岗位成长工程,在岗位上锻炼人,在谋事中发展人逐步构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开展群体师德和“每月一星”评比,表彰团队中的顾大局、识大体、善合作、讲奉献的教职工,形成“敬业、温暖、健康”的教师文化正向诠释“翠一”表达。开展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想明白、弄清楚、干到底”加大问责追责力度,发挥全体教师的干部优良作风

3加强集团化进行推进完善“一体两翼”管理模式,坚持行政、校务议事制度,以“文华校区20周庆典”为契机,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整合思路,谋划校区发展规划路径,发挥独立校区的人力和资源优势,在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和“1+X”课后服务方面建立校区特色。优化组织架构,加大价值共塑、愿景共建、资源共享、教师共育、数智共赋等工作力度。

(二)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立体生长

1.加强综合育人体系建设树立教职工全员德育观联动功勋班主任、各级优秀班主任,完善班主任成长课程班主任考核、表彰、激励机制。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优秀文化、爱国主义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值日值周教师队伍育人意识,培育学生的行为规范落实在校园细节中;加强年级德育育人工作,以年级综合项目实践为抓手,全面培养学生素养;加强家委会、家长学校、社区、社会课堂等共建共享,形成良好的社会教育合力加强心理健康辅导站的辐射作用,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和融合教育。

2.加强全面育人路径创新。

结合校园文化节日,充分利用少先队“红领巾学院”为载体,以创建“规范+特色”的班集体为契机,深化少先队主题实践活动建构思政教育、生命教育、礼仪教育、青春期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增强法治意识,自觉远离毒品校园暴力,拒绝校园欺凌,反对邪教依托《学生成长手册》、《班级日志》电子班牌等德育外显过程,开展数据化评价和分析,构建五育并举的立体生长评价体系推动“五好学生”评价,逐步建构学生的成长画像。

3.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巩固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金奖和杭州市食育创新基地成果,建立新冠疫情、手足口病、咽颊炎等传染病常态化防控机制,严格落实体育课程、师资、场地和课外活动时间;加强学生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防工作;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全和落实危机学生干预机制联动管理机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特长学生,引领创新发展,做好科技艺术体育的素养普及和精英提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

(三)深入学习课标,实践创新课程学教方式

1.学习新课标,优化日常教研。以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为契机,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深入教研,规划学科高质量发展。教导处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科质量规范要求》为载体,把握教学常规深入教师课堂召开质量分析会,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优化学校精品社团,多出精品课程;借助青年教师启航杯,策划学术周,整合云技术,推进“智慧好课堂”落实“双减”总结“翠一经验”。

2.领会新课标,推进项目实施。组织好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习日活动,加强1+X特色教研组建设。学习新课标,充分理解“大概念”教学,教积极探讨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积极推进学科项目化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方式的实践。既重视知识和能力,又要关注全面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阶段性教学展示与研究成果汇报,逐步构建“学科项目化”学习样态。

3.实践新课标,促进精准评价。以区域学科关键能力项目测评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以校为本,基于过程与结果、纸笔测试与非纸笔测试相结合、以分项等级为表现形式的评价体系以国家“双减”政策落实为契机,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实践校本作业新样式,逐步实现“学—教—评”一致的真实评价研究。以数智化教学为推动,精准聚焦教学质量,构建基于精准教学的质量标准,逐步构建学生学业水平的数字画像。

(四)常态实施研训,培养教师研究素养能力

1.完善校本研修机制。做好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聚焦教师关键能力成长基于校本研修的“五大平台”,激发教师动力,在读书明理、课堂教学、课题科研、信息技术、生活品质等方面加以引导和培训,促进学生自我成长。组织学习新课标,通过“传、帮、带”,实施青蓝工程,促进业务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双重提高,积极推动后备干部的岗位培养指导发展。

2.聚焦新课标新课程。学习和推进新课标新课程的研究,邀请专家入校指导,引领教师学习理解新课标,聚焦重点和难点,在大单元、大概念的理解下,推进学科教学项目化研究、年级综合项目化研究。落实组内研讨和专家指导,提升教师合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大学科教师的信息化培养,提高教师运用数字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推动数字化变革。

3.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立足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和亮点,着眼教育教学的实际,指导老师们日常的教学反思,积极探索大数据、大单元、大概念背景下教育教学。围绕学校实际,突出研究智慧课堂、本真教育、项目实施,以课堂节、学术周、五+1校联盟活动、功勋班主任联盟活动等为载体,提升教师研究能力。     

(五)架构智慧校园,提供高效安全智慧服务

1.完善后勤管理运作机制。整合优质力量,加大管理力度,理清后勤管理思路和流程,做好人员分工,加强合作交流,完善总务、财务、信息、食堂、安保、保洁等队伍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开展工会活动,温暖员工,服务会员。

2.综合推进校园智慧应用。进一步优化完善校园教育管理平台的建设,整合钉钉系统、推进校园数智慧模块的融合,尝试落实学校办公、值日值周管理、五好学生、学业评价、日常精准教学、疫情防控、学生健康、学后托管、食堂管理、校园安全等数据化管理应用,全面推进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智慧教室、智慧教学平台、创新实验室等建设,聚焦“互联网+教育”,不断提升校园数智水平。

3.积极营造平安和谐校园。以争创“智安校园”为契机,加强学校特种设备、食品、饮用水安全过程性管理,落实“护校安园”“警校共建”“校园开放”等机制。优化家长护学岗机制,完善校园内部管理责任体系和机制,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闭环管理”,不断消除校园周边隐患。做好信息互通互联和大数据分析,提升校园安全常态管理与联动管理成效。

 

 

 

2022827





免责申明:
分享到 百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