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范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导处日常管理工作,使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精细化管理,切实抓好教学“五认真”工作,有效提高全校的教育质量。
(一)队伍建设有成效
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是教学质量的责任人,强化二长的现代和层级管理意识。进一步规范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二长的执行力进一步加强,营造教研组学术氛围。教研活动和相关对外活动采取组长责任制,由组长制定活动方案开展活动,提升组长们自身素质。开学初我指导各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上报一师一课,同时进行重点项目申报,在整个学期中围绕重点项目开展特色教研活动,促进教研组在项目制研究实践中成长,期间召开教研组长学习日和教研组长会议,提高教研组长的业务水平,还请教研员下校指导,促进教师成长。
(二)教学管理有重点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永恒的生命线,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往往体现在教育教学管理层面的常抓不懈。教导处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指挥部门和校长行使教学管理的得力助手,我们教导处在校长室的带领和指导下,做了很多的工作:
1.抓好教师的教学五认真。
做好教学资料积累,做好各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管理工作,实行分级把关;即:教导处抓阶段目标落实,教研组抓单元落实,备课组抓课时目标落实。本学期,组织行政和组长开展期初、期末的各项检查:备课检查、课堂常规检查、专科专用检查、晨读检查等,进行一年级全体任课教师、新任教师、新接班教师、代课教师的听课验收及后续跟进指导。
2.抓好质量调研工作。
安安静静抓教学,扎扎实实抓质量。抓好质量调研,提高调研的导向作用,大力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配合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做好11月艺术监测和12月语数质量监测等各项区级质量调研工作,并参与制定本校的调研方案和推进措施,做好各学科的校内质量调研工作。每次调研教科室反馈调研情况,与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调研中发现的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
二、深化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素质。
继续采用“专家指导”、“师徒结对带教”“行政调研指导”等方式,以校级教研课(一师一课)、学术周、启航杯等平台深化教学研究,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课堂教学研究和交流一直是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学校力图通过搭建多方平台,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从而最终使学生受益。学期初各教研组制定一师一课,每位老师申报一堂组内研究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磨课听课。本学期组织开展了以“优化学教方式,推进深度学习”为主题的学术周活动和以“智慧课堂,你我同行”为主题的启航杯活动,分别为骨干教师和0-5年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的平台,两次活动都邀请了市区知名专家莅临指导,努力让每一位教师都从中获益,得到成长。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一年级家长开放日、吴幼春首席教师工作室活动以及西湖区其他各类比赛等不同层次、不同平台的课堂教学交流与研讨活动,充分地展示了教师们的教学风采,也进一步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
三、丰富学科活动,提高学生素养。
以学生为主体,着眼学生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学科趣味活动与学科挑战营活动,期中进行各学科的富有学科特色的学科竞赛,期末进行以“腊八节”为主题的一二年级游园活动等,积极探索学科整合教学,打造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有详实可行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做好学校的“成长366”为主题的拓展课程。开学初就根据学校拓展性课程的总体架构,结合老师的特长自主申报,进行本学年的拓展性课程系列设计,包括周二的大拓展、低段小拓展以及周五的书香课,并指导老师做好招生工作,并和小姝一起落实有序开展。
四、做好家庭教育与图书管理工作
作为德育大家庭一员,我还身兼家长学校秘书长和图书馆馆长,并分管心理辅导站。我策划组织家长学校的各类活动,如每月的一年级家长学校、一年级家长开放日、家长志愿者进校园等,为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出谋划策;参与建设心理资源团辅个辅室,着力抓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注重每学期的学生心理排查和特殊学生的教育辅导工作,还多次迎接区资源教室检查;参与制定图书馆借阅制度,指导朱丽萍老师开展图书借阅、新书录入等工作。在姚微老师病假期间,负责学校值日值周工作,保障学校相关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