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自由成长
杭州市翠苑第一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
(该规划经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发展概况
杭州市翠苑第一小学创建于1986年9月,2003年6月接管文华校区,成为西湖区第五所实施名校连锁办学的学校。2004年11月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成立了“杭州市翠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目前学校已拥有翠苑(位于文一路375号)和文华(位于竞舟路299号)两个校区和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以非盈利为目的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杭州市翠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可以说我校既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老学校”,又是一所萌发勃勃生机的“新学校”。
目前,全校共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61人。其中翠苑校区18个班, 学生700人,生源主要来于翠苑一区、翠苑二区1-25幢(16、17、21、22除外)、中豪晴园、今日嘉园、枫华府第;文华校区20个班, 学生761人,生源主要来于物华小区、文苑小区、湖畔花园、南都花园、湖畔莲花港、春天花园、桃源春居等11个住宅小区。学校总占地面积
(二)发展优势
多年来,学校办学方向明确,坚持素质教育,始终以“把学校办成书院、乐园、花园,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自由成长”为办学目标,在历任领导的大力倡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已逐步形成了 “尊师爱校、文明活泼、乐学向上”的校风,“正己、敬业、爱生、奉献”的教风,“学做人、求真知、强体魄、会创造”的学风。
1. 精神物质文化建设并举,校园氛围和谐温馨。学校人和气正,领导班子办学理念正确,团结务实,教工敬业负责,人际关系融洽,家校凝聚力强。物质文化改善明显,建有区内首个校园安全实践基地。通过不断修订完善的126项规章制度和34项岗位职责,使得精神文化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和基础。
2.德育工作逐步形成品牌,务实创新成绩卓显。学校将“德育——自主创新”纳入到品牌建设之中,传承学校优秀传统,明确德育工作把建设班级特色文化、深化“文明工程”建设、开展“小角色,大体验”少先队自主活动这三项工作作为切入口,抓基础,创特色,促发展。近几年德育工作发展迅速,影响力提升。
3.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大,专业发展日渐提速。经过多年教科研训综合一体的校本培养,教师的综合素养和骨干教师的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德才兼备、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初步形成。现有在职教职工94人,其中专任教师92位,平均年龄32.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的100%,本科学历占专任教师的91.3%,研究生学历占专任教师的2.2%。省特级教师1名,市区学科带头人14名,市区教坛新秀37名,市区优秀教师17名,市区优秀班主任(辅导员)38名,区以上业务骨干占专任教师的52.8%。
4.体艺科技社团培育特色,着眼学生素质教育。学校社团建设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注重普及与提高并举,基本形成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团(校级课程)、兴趣小组(年级课程)三级运作机制并正常有序开展,并且已经形成一些特色,如体育的校园足球、健身运动圈、跆拳道和健美操,科技的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艺术的小快板、书法等。
(三)主要问题
1.“一体两翼”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发挥效能。在积极推行“一体两翼”标准化线块融合分层管理模式的当下,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管理中的新问题,化解新矛盾,不断提高连锁办学的管理效能,以科学制度传承和弘扬学校的优秀文化。加强两校区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力求更好地发挥连锁办学的优势功能,促进两校区优质均衡发展,达到统一质量标准的同时又有校区特色。
2.骨干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打造。从数量上看,目前学校有浙江省特级教师1位,杭州市教坛新秀11位,杭州市第二、三层次学科带头人8位,西湖区学科带头人5位,但离教师更优成长和学科更优发展需求还有距离,能发挥示范性指导作用的学科带头人偏少,在市区有影响力的领军型学科“大腕”尚需倾力培养,部分学科还没有学科带头人,学科的均衡优质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强。
3.两校区竞争实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随着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满意度逐步提升。但还需进一步优化两校区的生源结构和质量,同时集团成立需要两校区具备更强大的造血功能。这都需进一步提高两校区的竞争力和美誉度。
二、学校“十二五”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西湖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的目标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总结“十一五”时期我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合理定位,制订“杭州市翠苑第一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使我校各部门工作能整合优势、形成合力、协调发展,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群众满意学校。
(二)总体目标
学校以“树全面育人观念、建高素质师资队伍、办规范特色学校、创人民满意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目标,以“规范治校、科研促校、创新强校、打造名校”为发展思路,进一步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向更高更优目标迈进,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健康自由发展的优质教育。努力实践和完善“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发展定位,提升学校品质,把我校办成一所精致、大气、和谐的现代化集团学校,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教育品牌。
(三)分项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
1.进一步完善校园环境建设,体现“书院、乐园、花园”的特点。
2.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不断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3.进一步建立品质优、业务精、懂管理的管理队伍。
4.进一步开放办学,加强与国内外友好学校的结对交流工作。
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年龄、知识、能力、专业结构更趋合理,本科学历达到100%,新增小中高职称教师2—5人,市区教坛新秀6—12人,市区学科带头人4—6人。
2.各学科在区内均有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教师。
3.进一步开展轻负高质教学研究,学科教育质量有提升。
4.建设一支科研骨干教师队伍,教科研成果有增量。
德育工作
1.进一步树立全员育人观念,培养1-2名在市区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班主任或辅
导员,形成一些有特色有影响力的优秀班集体(中队)和小队。
2.以德育特色活动的开展为载体,促进师生潜能的发挥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
一定的物化成果。
3.完善家长义工制度,活动内容更趋丰富,形成特色和系列。
4.社团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特色更明显,知名度更高。
设施设备使用
1.教室及专用教室短焦投影白板配置到位,完成现代化教育技术等级二期评估工
作。
2.合理添置教学设备,规范管理,各项设施设备使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完善资源库建设,更好地辅助教育教学。
4.图书室电子化管理,图书输入电脑达到100%。
特色发展项目
翠苑校区:以省级规划课题《小角色,大体验——基于少先队活动的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德育研究会课题《德育传统活动创新的实践研究》等引领开展“小交警护你绿色出行”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和生命教育,形成系列活动,发挥辐射作用,扩大区域影响力。
文华校区:以省体育特色学校为载体,进一步发挥体育俱乐部的功能,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将健身运动圈、跆拳道等特色项目有计划地纳入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并与少先队特色创建有机整合,因地制宜地开展阳光体育特色活动项目,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四)保障措施
1.深化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环境
以共同愿景“翠一乐园,群星璀璨”引领“严谨认真、爱生奉献、团结务实、和谐大气”学校文化的进一步深化。
(1)逐步完善绩效工资背景下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的水平,以科学的制度传承学校的优秀文化。
(2)寻访学校发展足迹和优秀教师精神,弘扬学校优秀文化,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确立正确的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愿景,营造目标一致、比优争先、团结互助、和谐大气的校园氛围。
(3)注重人文与制度管理双管齐下,用人文精神唤醒教师的工作激情,找到合适的价值定位。一方面,改善工作条件,优化工作环境,帮助教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通过谈心交心、推优评先、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教师的发展推动学校优秀文化的发展。
2.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以培育“三力”(文化力、领导力、执行力)和追求“三气”(正气、底气、大气)为目标,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完善“一体两翼”紧密型管理,线块融合,资源优化,关注细节,达到共性高质量标准同时增强校区造血功能,创建校区特色。管理者以严于律己、乐于服务、善于思考、长于执行为准则,形成分管工作的思想和特色,在区内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
(2)以“正己敬业、爱生奉献、业务精良”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师德:坚持群体师德创优活动,增强凝聚力和合作互助的意识,加强自我修炼,律己感恩,积极平和,人人做好宣传学校形象的代言人和深受同事欣赏的示范者。抓师能:坚持形式多样且注重实效的校本研修,加大“我要成长”和“我能成长”的意识和自信的培养,日常教育教学与研究反思融合,涌现更多的同行认可、专家知晓的教育教学能手和研究型教师。抓师艺:改善教育教学策略,注重沟通技巧,提炼和共享教师的思想风格和经验特色,争做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魅力老师。
(3)以“勤恳细致、优质服务、精干高效”为目标,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完善工作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优化品牌建设,提升学校品质
(1)德育——自主创新
①深化行为规范,建设班级特色文化。从细节入手规范班级常规,坚持开展雏鹰争
章、主题队会、假日小队、家长义工等活动,形成以自主为核心的班级特色文化。扎实做好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重点规划课题“班主任专业化”的子课题《基于家长义工的小学班级有效管理的实践研究》。
②深化文明工程,提高全员德育实效。强化值周值日的认真检查与及时反馈,规范文明示范生和文明示范班的评比与激励。健全“三全育人”和德育导师制,提升以自主为核心的全员德育意识与实效。提炼和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智慧,涌现更多有思想有特色有成效的班主任。
③深化少先队工作,凸显学校德育特色。以省规划课题《小角色,大体验——基于少先队活动的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德育传统活动创新的实践研究》为龙头,创新传统活动和特色活动,丰富多重“角色”和多元“体验”,凸显学校德育特色。
(2)教学——规范创新
①规范教研(备课)组工作,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在《基于校本研修实效提升的策
略研究》课题研究基础上,完善教研规范,注重后续跟进,努力做到教研经常化、问题化、主题化、课题化,追求效度和深度。
②落实各科教学规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教学“五认真”,切实做好
做细每个环节的工作,整理提炼理念回归行为的有效经验,提升课堂效率。积极开展和参与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在研究、锤炼和交流中提升课堂教学规范和质量。
③培育优秀教师和组,加强轻负高质研究。树立全面质量观,专课专用。科
学合理布置练习,及时仔细批改反馈,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育品牌教师和教研组,形成轻负高质特色,提升区域影响力。
(3)社团——活力创新
①坚持日常训练,提高教师指导水平。每周坚持一至两次的规范训练,研究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指导水平。
②普及提高并重,培育优势特色项目。体育、艺术、科技社团的特色与优势要进一步培育与突显,提升区内影响力。
(五)监控评价
1.成立学校发展规划监控评价小组。聘请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专家等为顾问,给予指导、监督,使得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得到各方面的关心与支持;校长任组长,党政工团代表为成员,共同指导学校各部门按目标按期完成各项任务;切实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做好校务公开工作,保证广大教职员工的知情权与监督权,提高参与教职员工民主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2.进一步完善分年度实施方案。根据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存在的优势
与问题,在认真制定分年度实施方案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修正,使得年度目标更加清晰,并分解到每年的工作思路及各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中,逐年细化实施。
3.结合目标考核加以监控评价。学校每年的工作以描绘的五年发展蓝图为目标,依据教育局年度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校内依据分年度实施方案各项目标,进一步完善评价的标准,对各部门工作实行学期目标考核,确保规划最终实现。
4.注重评价程序与结果的反馈。对监控评估小组的评价结果以及上级督导评估部门的评价报告,在第一时间通过教代会或校务公开等途径向教职工反馈,在分析总结基础上,归纳成功经验,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或建议,以便下一阶段工作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