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工作”是孩子们自由探索、快乐学习的场所。如何观察和解读孩子们的行为,为他们提供适恰的支持,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为此,本周四在大教研朱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关于幼儿游戏化“工作”中典型行为的研修。
研修第一环节,两个年级组分别派代表阐述各组对于游戏化“工作”中幼儿典型行为的思考,通过交流最终梳理出以下内容:
1.自由选择活动: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在提供的个别化学习材料中自由选择活动。他们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材料,如磁力七巧板、创意乐高建构游戏等。
2.操作材料的探索:游戏化“工作”中,幼儿会反复操作材料,通过尝试不同的方法和动作来探索材料的特性。例如,使用塑料瓶装水并倒水,或是用网兜和水桶进行过滤游戏。
3.语言和行为的交互:幼儿在游戏化“工作”中会与其他伙伴进行语言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如请求协助或交换材料。同时,他们也会在互动中学习协调与同伴的关系。
4.情感的表达与调整:在游戏化“工作”过程中,幼儿可能会表现出喜悦、沮丧等情感,并尝试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游戏环境或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5.模仿与创新:幼儿在游戏化“工作”中会模仿所看到的行为,同时也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创新玩法,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第二个环节,朱烨老师选取了一段幼儿在游戏化“工作”中的视频,请老师们结合梳理好的典型行为对标视频中幼儿的行为表现展开分析。
通过本次研修,通过教研,我们知道了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要随意指责,更不要轻易评判。师幼互动要适时、适度,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
图文作者:朱烨
老师们分组探讨
鲁老师进行观点分享
老师们认真记录
朱老师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