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
共赢 实现小班教师的生命成长 ――以共赢小组为平台促进小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
完成时间 |
2008年11月 |
|
预期成果 |
课题结题报告、在小学新课程实施中课堂和谐文化的实践研究案例集等 |
|
课题组成员 |
|
姓名 |
性别 |
专业 |
职称 |
工作单位 |
联系电话 |
|
李纲 |
女 |
语文 |
小高 |
省教研室附属小学 |
88856495 |
|
翁铭锋 |
男 |
科学 |
小高 |
省教研室附属小学 |
88862737 |
|
吴琼英 |
女 |
语文 |
小高 |
省教研室附属小学 |
88862737 |
|
劳 静 |
女 |
数学 |
小高 |
省教研室附属小学 |
88852760-323 |
|
高 峰 |
男 |
音乐 |
小高 |
省教研室附属小学 |
88862737 |
|
孙建英 |
女 |
数学 |
小高 |
省教研室附属小学 |
88852760 |
|
何丽萍 |
女 |
思品 |
小一 |
省教研室附属小学 |
88852760 |
|
韩 冬 |
女 |
体育 |
小一 |
省教研室附属小学 |
88852760 |
|
毛 辉 |
女 |
英语 |
小高 |
省教研室附属小学 |
8885276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题研究过程记录
(第1页) |
|
时间 |
地点 |
内容 |
参加人员 |
主要效果 |
|
2006年2月20日 |
省教研室 |
商讨课题研究方案。 |
翁铭锋、张丰 |
本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方案确立。 |
|
2006年2月25日 |
本校 |
区进修学校副校长刘荣华老师来校听课、进行课题实践指导。 |
翁铭锋、刘荣华等 |
进一步提出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目标。 |
|
2006年
3月9日 |
本校 |
西湖区小班化教育调研组的专家和领导来我校进行小班教育调研。 |
课题组成员及区小班化教育调研组的专家 |
专家提出要对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进一步深入,切口要小一些。 |
|
2006年
3月20日 |
本校 |
学校召开了2006年度学校立项课题开提论证会。 |
全体教师 |
进一步学习本课题的操作方案,并落实课题操作任务。 |
|
2006年
4月18日 |
本校 |
区教育局钱志清书记等几位教育局领导来到我校检查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
课题组成员、钱志清书记等几位教育局领导 |
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
|
2006年6月9日 |
本校 |
西湖区教育局吴吉春局长来我校为全校教工作了题为《教师专业化成长与职业幸福感的培育》的专题报告。 |
全体教师 |
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方向性的指导。 |
|
2006.9 |
省教研室 |
省教研室小学部藤春友主任向全体省教研员明确指导附小的教研五条规范:1、实行“推门课”,每学期对本学科每位附小教师听课一节。2、指导教学工作,参与指导附小教师有关对外的研讨课、观摩课。3、开设“教研员大课堂”,每一位小学学科教研员轮流主讲。4、确保附小教师的参与省级活动。5、确保附小教师的参与省级教研评比活动。 |
课题组成员 |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开辟了新的平台。 |
|
2006.10.31 |
省委党校 |
弘文大学堂进行了首次活动,省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刘宝剑作了《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题讲座。 |
全体教师 |
进一步丰富了本课题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杭州日报》、《钱江晚报》、《青年时报》均作了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
|
2007.4.6 |
省委党校 |
学校成功承办了第二届浙江省写字教学研讨会,学校两名教师在研讨会中执教研究课 |
全体教师 |
学校语文教师团队在写字教学方面得到提升。 |
|
5 月8日 |
本校 |
省级教研员斯苗儿老师的讲座“弘文大学堂第二讲――让我们自信地步入课堂”。 |
全体教师 |
学校数学教师团队得到提升。 |
|
12月5日 |
本校 |
省教研室副主任柯孔标的讲座“弘文大学堂第三讲――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专题研讨”。 |
全体教师 |
学校语文教师团队在写作教学方面得到提升。 |
|
10月10日 |
本校 |
学校与省府路小学、西湖小学教育集团文新小学结成杭州市首个“小班化教育研究共同体”,进行了首届小班化教育研究共同体的教学研讨会。 |
课题组成员 |
搭建了小班教师学习与展示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小班教师的快速成长。 |
|
12月17日 |
西湖区 |
12月26日,学校成功承办西湖区首届语文师生素养(写字)团体赛的颁奖典礼。 |
全体教师 |
学校获得团体一等奖第一名,两位教师写字论文分获一、二等奖,一位教师获教师书写一等奖,三位学生分获学生书写一、二等奖; |
|
2008年4月 |
杭州市 |
学校教师教师在参加杭州小班化教育研究论文和教学设计评比。 |
课题组成员 |
12名教师的小班教学论文、小班教学设计获奖,占全体专任教师人数的30.8%。 |
|
2008年5月28日 |
本校 |
杭州市教育局程笑君处长及市小班化教育委员会秘书长沈明敏等老师一行五人对小班教育的学校管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教师教育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
全体教师 |
充分肯定了学校在小班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以及取得的效果。 |
|
2008年5月5日――5月11日 |
本校 |
成功举办2008年“腾飞杯”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评优课主题是“感悟 磨砺 成长”。 |
全体教师 |
经过评委老师的综合评定12名教师获得一、二、三等奖。有效推进小班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 |
|
2008年5月15日 |
本校 |
举办的弘文大学堂第四讲(数学专场)取得了圆满成功。 |
全体教师 |
学校数学教师团队得到提升。 |
|
2008年5月22日 |
本校 |
参加了西湖区示范家长学校的评选,被评为杭州市示范家长学校。 |
全体教师 |
小班教师团队协作能力加强。 |
|
2008年9月26日 |
藻溪中心小学、顺溪中心小学 |
学校教师送教到临安的藻溪中心小学和顺溪中心小学; |
课题组成员 |
组建了磨课共赢小组 |
|
2008年11月21日 |
省府路小学 |
学校教师参加了“西湖区小班教育合作研究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 |
课题组成员 |
组建了磨课共赢小组 |
|
2008年11月14日 |
嘉兴友谊小学 |
参加与结对学校―嘉兴友谊小学举办的主题为“关注学生发展,提升教学效率”三校三地教育教学研讨展示活动; |
课题组成员 |
组建了磨课共赢小组 |
|
2008年12月6日 |
翠苑一小 |
参加“翠苑地区五校联片教学研讨会”,张红芳等十余名教师执教了研究; |
全体教师 |
进一步加强了校际之间的教学交流。 |
|
2008年12月30日 |
本校 |
省教研室附小举行了首届规模盛大的“六品制写字考级” |
全体教师 |
组建了六品考级共赢小组 |
|
2009年3月 |
|
进一步修改课题方案,实施区级重点课题申报;杭州市师训课题申报; |
课题组成员 |
进一步修正课题方案 |
|
2009年4月-5月 |
|
学校继续在校内为新教师、青年教师和学校引领教师搭建了“启航杯”、“腾飞杯”、“导航杯”优质课展示平台,为教师提供了课堂教学研究、展示平台。 |
全体教师 |
组建多个共赢小组 |
|
2009年5月 |
|
临安的两所结对小学(临安市藻溪镇中心小学、临安市清凉峰镇顺溪小学)开展了以“构建有效教学、追求智慧课堂”为主题的教学联谊活动。 |
全体教师 |
共赢小组展示 |
|
2009年6月 |
|
西湖区进修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王曜君,也在百忙之中抽空参与了本次活动,还为大家做了弘文大学堂第五讲的报告,题为《“轻负高质”的追寻》。他先是对学生目前负担的调查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与会的百余名教师受益匪浅; |
全体教师 |
进一步提高理论认识 |
|
2009年6月 |
|
校学科带头人选拔; |
全体教师 |
积极培养共赢小组的核心人物 |
|
2009年10月 |
|
市、区、校“三级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 |
课题组成员及行政班子 |
发展共赢小组的核心人物、提升共赢小组 |
|
|
|
|
|
|
|
成果记录 |
|
成果名称 |
完成时间 |
成果形式 |
完成人 |
|
共赢 实现小班教师的生命成长 ――以共赢小组为平台促进小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
|
|
|
其它附件 |
|
|
|
|
经费记录 |
经费开支项目 |
经费来源 |
金额 |
2006年课题指导 |
学校科研课题经费 |
4612元 |
2006年外出考察 |
学校科研课题经费 |
3000元 |
2007年课题指导 |
学校科研课题经费 |
5600元 |
2007年外出考察 |
学校科研课题经费 |
2600元 |
2008年课题指导 |
学校科研课题经费 |
3600元 |
2008年外出考察 |
学校科研课题经费 |
5000元 |
2009年课题指导 |
|
|
2009年外出考察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