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 实现小班教师的生命成长
―――以共赢小组为平台促进小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自2001年经西湖区教育局批准,学校率先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探索及相应的课题研究工作。2007年学校正式成为杭州市小班化教育的实验基地学校。几年来,学校从1个小班、4名优秀教师开始,现已发展成为18个小班、41名小班教师,投入小班化教育研究的力量也越来越强。目前,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参与小班化教育改革的专家学者,不断呼吁小班教师观念和行为要有切实的转变。要求小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从教室中的权威变为平等的合作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最终,要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可以说就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运行状况而言,小班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巨大和持续的,小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构成新课程改革实施、小班化教育推进的瓶颈。
1. 学校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本校学区适龄儿童人数逐步减少,学校的教育资源出现了相对富足,而学校要生存发展,就需要走一条符合我校实际并能办出自己特色的新路子。为此,我们借鉴西欧一些国家及我国上海的经验积极开展了小班化教育实践与研究。近年来,学校一直将工作重心落实在小班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研究上,希望能通过小班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小班化教育各个方面,包括小班的建设、小班教室环境的优化以及校园环境的优化、小班教育管理、小班课程的优化、小班课堂教学与评价策略等。
2. 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城区的中小型学校,现有在编在职教师45名,团队成员趋于年轻化,平均年龄31岁。近年来,学校在不断推行小班化教育研究过程中注重小班教师的专业成长,2003年开始推行“名师培养工程”, 2005年开始推行弘文大学堂、省教研员推门课,学校小班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进一步提升。但客观上,小班教师专业发展资源不可能平均分配给每一个教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存在着不均衡,差异比较明显,有许多教师教育观念、思想落后,对前沿的教育教学成果、经验了解不够,汲取、接纳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不强,业务能力、素质水平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同时学校也面临校舍改建,学校飞速发展的契机,如何快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使之能够适应现代化学校需要,成了一个摆在全校教师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3. 对小班教师专业团队的理性认识
首都师范大学孟繁华教授在《学校摆脱平庸走向成功》一书中,提出“团队的智商永远大于个人的智商”。小班教师专业团队是以小班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为核心的,他们彼此之间要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及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并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其鼓励应是一种来自于小班教师内部相互促进教学成长的合作方式,而不是来自于外部或行政式的评价方式,其更容易为小班教师所接受,并且激发小班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的内在潜能和动力。这不仅仅体现为小班教师合作的方式,而且也是一种学校促进教学的有效内部组织方式。因此学校想方设法搭建合作平台,让小班教师在团队合作中体现自身价值,促进专业发展。
4. 对校本教研组织的改进尝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的提出,为小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但就目前校本教研活动,从组织结构上说,是一个纵(学科教研组)横(年级备课组)结合的统一的教学研究管理系统;从活动形式上说,有公开课、讲座或讨论等。由于教研组和年级组是学校行政的安排,不管小班教师主观是否对此构成认同,只要是同学科的或同年级的,就必须在一个组。这种校本教研的组织是相当行政化的,而且强调统一规格的,并非是以小班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宗旨的。它存在着很多缺点,不能有效地培植小班教师进行校本学习的浓厚氛围,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小班教师的主体精神,必然引起小班教师他律到自律的自主学习发展通道严重受阻。因此,我们需要找寻一种能把这种行政式的、主在教学规范(或为教学而教学)的组织内涵,转化为以小班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善于激发小班教师内在潜能和动力的方法,重新建立一种组织,弥补现行的校本教研组织的局限性。
基于以上思考,一种团队合作的小班教师专业发展新平台――共赢小组,便应运而生了。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共赢,一直以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词汇,翻看近期出版的教育类期刊,我们总能或多或少地浏览到共赢或者合作共赢资料。但其中并未涉及到共赢小组这一概念。共赢小组在作为学校校本研修或团队建设中,共赢小组的研究还是空白,且对“共赢小组”尚且没有界定。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管理理论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改变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目标,并提出了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学校要成为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学校管理理念变革的需要,只有当小班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专业化实践是以学校组织为背景,以小班教师之间知识共享为基础的组织学习过程时,才能打破个体知识与思维的局限性,在开放而非封闭的情景性合作学习中获得专业化的发展。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派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仅是受单一孤立的刺激与孤立单一反应之间的直线联结,而是受整个完整人格的全部感情、态度和愿望决定的。学校发展应树立以校为本,以师为本的理念,以校本培训促小班教师发展,引导小班教师自觉学习、实践、研究、提高,促使小班教师成为学习型的人,学校成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