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沏茶问题》一课之思
文理小学 陈逸雪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上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沏茶问题》一课后,我对照新课标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认真地总结与思考:
1.教材紧扣生活,沉浸式激发兴趣
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在教学新的内容之前我先安排了比较简单的听新闻联播和吃饭顺序的练习,充分理解“同时”的意思,为学习“例1沏茶问题”打下基础。而沏茶这一生活现象比较熟悉,又比较常见,当画面上呈现大雄为朋友们烧壶水给沏杯茶这一数学信息时,立刻能唤起学生的已知生活经验,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将小组合作落到实处。整个教学环节置身于帮助大雄和哆啦A梦解决问题的情境之中,情节连贯,沉浸式体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有效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立足学生本位,操作式增强体验
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为客人沏茶,了解到大雄沏茶要做六件事及做每件事所需的时间后,请同学们帮大雄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放手让学生思考设计沏茶方案,各小组热烈讨论、认真计算,形成认同的方案。再让学生上台贴一贴沏茶的完成流程,横看、竖看,不断优化沏茶的流程图设计,最终落实规范格式。学生亲历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从中明白节省时间的道理,最终理解最优方案,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
3.教学齐头并进,长久式思维发展
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不是只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其中不乏老师引导与讲解。在学习烧水沏茶一个例题后,我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写,展示到黑板上,让其他同学去选择喜欢的流程图,最后再引导学生选择并板书箭头的流程图,使得流程展示出做事情的顺序以及怎么标注时间,使得方便计算。教学不是教学一道题,而是教学一个方法,学习之后让学生总结出要想尽快完成一件事情,需要注意的两点,一是事情的先后顺序,一是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去做。同时做的事情越多,节约的时间就越多。
4.趣味针对练习,跟进式扎实知识
帮助大雄解决了尽快沏茶的问题之后,我设计了大雄的日记本、哆啦A梦感冒、大雄妈妈做午餐这三个练习,分别指向落实事件的合理性、可同时做的事件同时进行和流程图的规范格式要点。内容有梯度,趣味性强,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这节课在组内老师的帮助下,我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乘坐时光机穿梭到了大雄家,从早晨大雄起床开始到大雄妈妈制作午餐等实际问题,主动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最佳方案。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到了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了优化意识;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了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到了成功、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得到了同步发展。
本次青年教师赛课中,非常感谢组内老师的指导,我也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意细节,不断追求教学环节逻辑严密,合理有效,给学生营造一个趣味、愉悦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