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保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顺利实施,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育人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增强我校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自由”成长,使学生拥有健康端庄秀美的体魄姿态和健全的人格。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体测项目:
小学1-2年级: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跳绳、坐位体前屈
小学3-4年级: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跳绳、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
小学5-6年级: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跳绳、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50*8
1、家长:身高、体重
2、体育教师:50米、50*8、肺活量、坐位体前屈
3、班主任老师:跳绳、仰卧起坐
三、体育教师的责任目标:
1、充分明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家长会,积极做好家长宣传教育工作,可以通过讲座、视频、发放资料等方式,争取每一位家长理解和把握正确的训练要点和规范的技术指导。
2、每学期开学初,指导全校教师理解和把握正确的训练要点和规范的技术指导。
3、每学期结束前,在全体教师会上公布全校各班成绩,并进行技术分析,肯定成绩,分析问题,提出新一轮目标。
4、组织开展“周周统计”、“月月竞赛”的体质健康标准过程监测。
(1)每周,根据“周周统计表”(见附表1),将各班的成绩登记并公布在校门口的“月月竞赛表”中。
(2)每月,根据“月月竞赛表”(见附表2),组织对部分学生进行抽测。如有25%以上学生抽测成绩(每人三次机会)低于上报成绩,则该班成绩无效,不纳入表彰。对跳绳项目加分到达20分的学生分年级进行比赛,比比谁是“跳绳小达人”。
(3)表彰全部达标的班级,授予“某月份体质健康达标班”。如,年级中无全部达标班级,则表彰进步最快的班级,纳入班集体和班主任考核项目。
5、充分利用雨天室内体育课,宣传锻炼习惯,关注体育盛事,加强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的技术技巧训练。
6、体育教师要认真组织平时的体育教学,适当增加体质健康标准项目中50米和50米*8的技术训练和耐力练习,设定每个年级的体育达标标准(附表3),将“50米、50*8、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四项纳入体育教师的考核项目,25%班级未达标者,不得评优评先。
7、每学期组织一次全面的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竞赛。如有学生不能参加体育《标准》锻炼和测试者,必须有市级医院以上的证明,家长免修体育课和体育标准的申请,交体育组备案,经学校教导处同意后,才可免测。
四、班主任责任目标: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都能理解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意义,统一思想,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体育活动的习惯,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日日练习:利用《家校联系本》,做好每日“跳绳”和“仰卧起坐”的布置和检查,督促学生自觉完成,家长签名。
3、周周统计:每周利用大课间,根据学校体育组要求,开展每周一次的项目测查,并做好登记,统计优秀率,上交“周周统计表”,争取每月获得“体质健康达标班”。期末,未获得“体质健康达标班”,班级不得评优评先。
4、班主任可根据自己班级测试项目的强弱,利用其他活动时间进行练习。培养体育骨干,协助班主任做好每日每周的体质健康达标工作。
5、每月根据学生的锻炼习惯、达标成绩,评选班级人数5%的达标优秀生和5%达标进步生,每月报大队部表彰。
6、体康测试成绩优秀,才能成为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条件之一。
五、职责安排:
校 长:协调工作,确保方案的制定合理,过程实施有效,保障体康工作顺利开展。
分管校长:参与方案的制定、全程深入监控方案的实施,及时提出问题,明确有关体康工作的各项指示和工作分配。
校区负责人:统筹校区资源,协调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工作,全程监控训练过程和检测结果。
教导处:参与方案的制定、全程监控方案的实施,组织项目抽测。
体育组长:具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具体指导规范动作,随时监测,指出问题,提出建议,保证体康工作的顺利进行。对班级练习项目进行抽测。
其他体育教师和班主任:明确职责和任务,积极做好相关任务,期初、期末做好各项数据的统计和登记。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六、各类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