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科研智慧,共筑美好教育 ——杭州市科研成果一等奖推介活动暨西湖区中片教育科研联盟活动

【所属模块: 校本研修 作者: 发布时间: 2024/12/24 08:51:27 点击数: 0】

  寒风瑟瑟冬意浓,教育科研氛围隆。为了发挥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促进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更好地实现联盟校际间的交流,2024年11月19日上午,杭州市科研成果一等奖推介暨西湖区中片教育科研联盟活动在杭州市文华小学隆重开展。本场活动有两堂展示课、三个主题讲座并邀请到了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杨封友院长和西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王斌莅临指导。

一、启幕盛典:回溯科研历程,擘画教育蓝图

翠一党总支书记李珊珊回顾翠一建校史和科研成果发展史,对校园科研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她说科研不仅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发展的强大引擎。正如一位老师所说,“科研之路虽苦,但放弃科研的老师更苦。”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不断涌现的新挑战,我们不能止步不前。5G、机器人、电子白板、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迅速改变着教育的面貌。同时,双减政策的实施、家庭教育问题的多样化以及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需求,都对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既要保持仁爱之心,也要勇于探索和实践科学的方法,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二、课堂精华:探秘独特自我,编织吉祥结彩

翠苑第一小学文华校区的刘慧娟老师,为文华505班的学生们带来了一趟关于寻找自我的心理健康课——《独特的我》。刘老师利用绘本故事《做个机器人假装是我》,引导学生从外貌、爱好、家庭、性格和特长等方面思考自己,并通过学习单,让学生们找出自己厌恶的事物、擅长或不擅长的事情,以及让自己感到高兴或难过的场景,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这堂课不仅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还教会了他们如何观察和发现他人的特质和优势。

行知小学的綦宝珠老师与文华401班的学生们共同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劳动展示课——《吉祥结》。綦老师通过一系列图片和视频,带领学生们走进中国结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通过观察不同造型的中国结,学生们领略了其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綦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并学会了吉祥结的基本编织方法,深刻感受到了绳结艺术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成果汇报:前瞻探索先锋,实践创新典范

行知小学的楼叶通校长带来讲座《幸福人生的支柱:儿童生活力综合评价的路径探索》,深入探讨了儿童生活力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实践。楼老师指出,“儿童生活力教育是综合评价的逻辑起点”,并详细介绍了儿童生活力教育的发展历程,强调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嘉绿苑小学景汇校区的陈铖老师带来讲座《创意四营:基于EDIPT模型的小学“设计制作类”综合实践活动策略研究》,陈老师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提升设计思维为核心,搭建设计制作类综合实践活动的“创见准备营”“创构生成营”“创造具身营”“创意检测营”的创意四营,历经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过程,提升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意物化和问题解决能力。

杭州市文华小学的刘慧娟老师带来讲座《“解忧杂货铺”:青春早期小学生“沟通盲点”识别、纠正与引导的策略研究》,刘老师指出青春早期学生存在沟通盲点,可以开展从储备情感至学习技巧、从游戏体验至迁移生活等多层级丰富的活动,进行全员至个体系列辅导,避免青春早期学生陷入消极情绪。

四、高位引领:嘉奖卓越贡献,引领未来发展

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的王斌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王首先指出,老师们的课题选择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紧密围绕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展开这些选题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为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王强调,科研要注重过程,讲好成果背后的故事,更要强调持续改进。今天的活动不仅是一次成果的展示,更是对未来教育科研方向的一次展望。希望各位教师能够继续汇聚科研智慧,共筑美好教育,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的杨封友院长以“研究助力课改,成果照亮道路”为主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杨院长强调,教育科研工作应以“做事”为出发点,以“本质”为目标进行表达。他特别提到,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值得广泛推广。特别是在项目化学习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验和理解知识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杨院长指出,所有的教育科研工作都应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力求在微观层面上找到突破点。他呼吁大家抓住最核心的问题,逐步推进教育科研的深度和广度。

此次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也为未来的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免责申明:
分享到 百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