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自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以来,各基层党组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热情高涨,西湖区兄弟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亦是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随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不断深入,多种形式丰富的活动也活跃在我们的支部活动中。“每月一本书,每天一思考”、“三人行必有我师”、“支部读书日”等活动让党员同志也逐渐融入到学习型支部的浓郁学习氛围中。“三会一课”制度得到了支部认真和有效的落实,打造了更宽更广的学习资源平台,增加了学习内容的实际性和科学性,拓广了党员的学习途径,引入了更多便捷的学习渠道。在近几年学校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从党员领导干部到党员同志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都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和全部的热情,在营造支部浓郁学习氛围和树立党员新型学习意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一)现状呈现1. 学习过程形式化、被动化 在现今各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型建设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将重心放在了“学习”二字上,并将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划上等号。只注重文件学习、精神学习、理论学习,与此有关的学习活动都是在上级文件的要求下按部就班的推一步走一步。上级文件号召大家努力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下面基层就照本宣科的开展学习型活动,召开党员大会,共同学习文件。召开一个讨论会,互相读一下事先准备好的材料,会议走走过场,走走形式,讨论内容徘徊在问题表面,始终未能能深入进去,这便是现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常用方式。其次,就学习积极性而言,广大党员同志普遍存在着一个被动式学习的现象。随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各基层党组织中轰轰烈烈的开展,学习型党组织的确也已成为了党员同志耳熟能详的名词。然而,能够真正去钻研学习型内涵的没有几个,支部活动开展得多,要求的严就多学点,支部要求的松,活动走走形式,也就配合着走走形式。领导干部带头走形式,走过场,党员同志也就同样形式学习,很难做到积极主动式学习。2. 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无规划 目前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践中最常用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会议集中学习、自主分散学习、实践参观与观看录像等。一般的集中学习方式中,主要是以宣读资料内容,领导发言总结,党员发表感想等方式为主。这种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学习成员的积极性,同时不利于领导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即使出现了所谓的讨论,也仅仅只是领导唱主角,党员同志当听众,因此这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当前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于学习无规划。在学习载体上,过于强调多,而忽视了精。变化频繁的主题虽能在业绩上炫耀体现其形式的多样化,但是却未曾考虑到学习者的逆反心理。形式载体一多,内容相应也就增加,难以达到系统性和连续性,与此同时,时间安排上也难以达到完美的配合。培训渠道狭窄、内容重复的学习教育采用的是灌输式教育,缺乏引导性;形式多样,但未能突出主题,无重点,缺乏方向。3. 学习制度不健全、约束不够 制度建设无论是在党建工作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都是相当重要的部分,对于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创建而言也至关重要。目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制度仍不健全,哪怕是有一些制度的,又往往忽视了监管力度,导致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得不到落实。一个组织要想正常的运转就需要一套合理监管机制来约束。中国有一句古语叫做“无规矩不成方圆”,由此可见,一个机构一旦缺乏了必要的约束就难以维持正常的组织秩序。而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基层党组织忽视了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过程的监管和控制的重要性,导致学校成效不佳。上级下发了文件,要求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活动,便草草应付,举办个什么活动,开展个什么交流会,会议过了就过了,活动散了也就散了。所有的学习也就随着活动形式上的结束而终止。对于活动的进展,活动的预期效果均未能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总结。(二)原因分析1.党员的学习意识不浓厚。 在平时生活中不注重自身的学习。对于已经工作了的教职工党员来说,以为进入了教师行列就是拿了个“铁饭碗”,工作不愁了,工资稳定了,安逸享受,不思进取的心理不断滋长,所以学习也就停滞了,更无所谓什么终身学习了。而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他们认为平时的上课就已经是一种学习了,只要自己是一名学生,自己就是在学习。所以,他们很少会主动地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学习,跨领域的学习,乃至于思想上的提升。2. 对学习的认识不透彻。 很多人会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与组织无关。学习只能是利己的事,是个人的决定,而非社会意识。由此而带来的,被动式学习,敷衍了事的学习也是可以想象的了。部分党员同志认为团队趁着学习的这股热劲,自己也努力一把,然而热头一过,学习也就止步了。这种一推就动,一停就止的人,就不可能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3. 教师任务繁重,精力有限 当前教师工作教学任务繁重,一方面要做好日常的叫徐工作,一方面还要担任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同时还需要做好家校沟通的工作,平时能自主学习的时间并不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我们下大功夫,扎扎实实地去做。要结合学习党组织的工作实际,借鉴以往的工作经验,稳扎稳打,步步推进。面对着新形势下学习学习型党组织凸显的诸多问题,我们需冷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层层深入,对学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积极探索。二、研究的内涵 1. 学习型组织含义 学习型组织理念的提出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学者、专家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各领域的学者均从各自学科角度进行剖析解读,并根据自己的领会对学习型组织进行诠释,但至今一直未对学习型组织的概念达成统一的意见。通过查阅资料,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各种方式,建立整体组织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的进行组织知识积累和创造,加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组织。 2.学习型党组织内涵 学习型党组织,就是使党员本体化、组织扁平化、学习实践化、思考系统化、管理科学化、创新常态化的政党建设新载体,是以持续的与完成任务相融合的修习和管理为手段来改善党员和党组织工作绩效的政党发展新阶段,是持续通过重新学习、革新思维和创新行动达到更新管理的政党组织形态。因此,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更加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型党组织是通过学习提升能力、促进发展的党组织,是要求党组织的全体成员高度认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指引下,整体、自主、持续不断的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强调的是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党组织成员在组织共同愿景的指引下共同学习、积极主动学习。让学习脱离外界的束缚和要求,使学习成为自身的内在需求,真正在党组织内部形成一种自主学习、重视学习、团队学习、有效学习的理念,创建一套适合时代发展需求,贴合组织发展要求的学习方法,营造组织内部和谐与竞争并存的学习氛围。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党员能够运用先进的学习理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以现有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推进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推进党组织的体制建设,使学校党建工作达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三、课题研究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研究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的学习氛围。 2. 通过本课题研究党员教师要在政治理论、教育理论、业务技术等方面有明显进步。 3. 通过本课题研究基本完成“学习型支部”要素与途径的构建工作。 4.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探索学习型支部构建的基本要素。 (1)全力构建支部的共同愿景。这是建设学习型支部的关键。我们要在认真学习贯彻、深刻理解十六大精神的基础上,围绕西湖区教育发展的总思路和总要求,确定目标,制订计划;使目标成为每一个党员心目中的共同愿望和行动方向,能为之奋斗的共同愿景。 (2)努力实现党员教师的自我超越。这是建设学习型支部的基础。要使党员教师都有大局的观念、创新的精神、办事的能力和思维的品质。(3)尽力提高党员教师的学习能力。这是建设学习型支部的主要手段。要在支部内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的浓厚学习氛围,学会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深谙学习型组织内涵的学习方法,确立“全员学习、全面学习、全程学习、全新学习”的格局。 (4)竭力加强学习型支部的制度建设。这是学习型支部的保证。要坚持领导班子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党日活动学习制度,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制度,坚持学习的交流制度,坚持学习的考评制度,规范支部的工作和学习行为。 2、探索学习型支部形成的基本途径。 (1)制定创建学习型支部的计划,明确目标。 (2)建立创建学习型支部的各项制度,保障创建计划和目标的实现。 (3)组织学习研讨活动,交流学习情况和学习体会,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4)开展以“争做学习型党员”为主题的创建实践活动,形成“人人讲学习、个个比创新,人人讲团结、个个讲贡献”的浓厚创建氛围。3. 探索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活动路径 (1)分层次学习,理论指导实践。学习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素质、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学习型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树立“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事事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提高综合素质,指导实践行为。(2)多形式学习,内化学习收获。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我们认为学习首先应该内化于心,然后才能外化于行。在创建过程中,我党总支注重、强调党员的主动参与,在讨论、交流、示范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中,内化学习效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3)抓特色学习,深挖学习内涵。党总支积极响应教育局“弘扬西湖教师精神”的活动,结合学校的发展形势和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开拓创新,组织开展了“寻访退休教师,弘扬翠一精神” “翠一教师精神语录征集评选”、“老一辈教师助长青年教师活动”、“我眼中的翠一教师精神演讲”、“弘扬翠一教师精神主题师德培训”等一系列弘扬“翠一精神”活动。(4)在实践中学习,转化学习效果。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成果,最终要转化为党员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知识素养的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上。要做到求真务实,突出实际效果。通过学习和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问题。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学习型组织的资料,做好资料卡片。 2.理论研究法:阅读相关的学习型组织的书刊,做好读书笔记。 3.实践研究法:开展争做“学习型党员”实践活动。 六、课题研究时间安排 本课题研究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制订实践活动计划等(2014年2月—3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资料收集、读书学习、开展活动等,并做好各项台帐的整理、归档工作(2014年3月—2015年3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学习型支部的理论体系,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七、预计成果 1. 课题成果报告 2. 学习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