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玉古路165号
电话:0571-87996090
记杭十五中语文组寒假读书交流活动
作者: 分类: 教研培训 点击数:0
杭十五中: 春暖花开日,悦读分享时
——记杭十五中语文组寒假读书交流活动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寒假期间,语文组老师们坚持阅读,并积极撰写读书笔记。3月24日下午,伴着和煦的春风,温暖的春光,杭十五中语文组分校区开展了寒假读书交流活动, 结合自身的阅读经历和阅读思考,书香为伴,携手同行。
浙大附初校区的语文组老师相聚于西子湖畔,在袅袅茶香中诠释着他们对阅读的理解。赵卫群老师和我们交流了《学习的格局》一书,她从差生陷阱、学习的效率两大主题出发,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方法指导:“找对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班或兴趣班,让孩子处于学习区;让孩子感受良好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为了安全感让孩子补得越多越好;把学习过程变得像打怪兽一样好玩,不断地让一个又一个的15%新内容成为孩子可以驾驭的旧内容。”
骆欣苗老师在和我们交流《蒋勋谈唐诗》一书时,这样说到“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王玉莲老师分享了珀金斯的《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教育者应该用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来引导学会追寻有意义的学习。同时她还分享了九下第一单元诗歌阅读整体教学经验:通过情境活动设置、教学评相互勾连、知识整合与建构上下功夫;同时立足教材,基于学情,指向学法指导,以评促学,指向核心素养。
陈敏慧老师则分享了《项目化学习设计》也从相关案例出发,提炼了项目化学习的一些关键要素:以单元或跨单元为载体,整合提炼核心知识;以校园集体活动为项目,推动学生应用;组建能力互补的小组,设计活动终极量表;设计渐进式项目环节,跟踪学生阶段性成果;公开项目成果,设计两重展示阶段;多层面反思项目过程,多维度公开展示学习所得。袁元老师分享了《马卡连柯教育集》一书,思考教师应该首先由分析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入手,真正把握家长的切实需要,并有的放矢给以家庭教育指导。
陈亚芩老师分享的《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引起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同。她说道:“它规定了课堂观察的程序,即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课前会议包括了上课老师说课;听课老师与上课老师交流,寻找研究方向;听课老师确定观察点,这是前期准备。课中观察则是合理安排位置,根据观察点指定观察量表进行观察;课后会议包括上课教师谈课后反思,听课老师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观察者合计明确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史晓玲老师则重温了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对其中的几封信展开了自己的思考,尤其是对“谈读书”一封,史老师提到朱光潜先生在书中的质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当时他身心为之一悚,这次借着活动重读此书,重新给自己制定了新的读书目标。
杜爱印老师则分享了《追问的技巧》一书,杜老师说,课堂追问是每个老师在课堂教学常用的一个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能得到老师的适时疏导、点拨、追问,能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效果。实践证明,有效的追问可以促进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让我们把课堂追问进行到底,让孩子们向思维更纵深处漫溯。姚立丹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走出大漠的女孩》一书,思索新教育如一场春雨洒向荒凉的大漠,催发了一片生机蓬勃的绿洲,尤其让一个原本笨拙粗野生长严重被破坏的孩子慢慢绽放美丽的生命之花,实在是发人深省。
王文艳老师分享了《别让不会记笔记害了你》一书,王老师说,记笔记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生活态度,这个时代也将赋予记笔记新的意义,不要让不会记笔记害了你。高宏老师则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老师们必备的“小红书”,很值得一读再读,而且有老书新读的阅读感受。胡丽萍老师分享了《教育的美好姿态》一书,思忖教育中的万千姿态,种种美好,看似遥远其实亲近。
崇德校区的五位老师则是相聚在温暖美丽的西溪湿地,在花香中分享阅读的点滴。青年教师陈奕冰老师分享了叶黎明教授的《写作教学内容新论》,基于她在日常写作教学时的困惑,有目的地阅读,积累。在这本书中她学习到在日常写作教学时不能过度依赖情境或者形式,而是要重视教学内容,学生写不出好的习作更多的是阅历的匮乏,对生活的反思的不足,因而在教学时其实要关注学生这个方面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思维方向和支架,结合部编版教材的相关策略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吴芳老师进行了比较阅读的尝试,她通读了加缪的《局外人》、马尔萨斯《霍乱时的爱情》和李渔《闲情偶寄》,留下了一段段珍贵的体悟:“灾难让我们反思,也让我们静心,珍惜生活用心生活,方为正道。”
王欢老师是从心理角度入手,和我们推荐了一本英国的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的著作《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她说道:“幸福与物质是否丰盈关系不大,像蛤蟆先生拥有一个偌大的蛤蟆庄园,拥有在别人看起来羡慕的美好物质生活,但是仍然过的不开心,也是不幸福啊!”叶烁滢老师则分享了名著《骆驼祥子》的阅读感受,她提到骆驼祥子的根本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个人命运难以正确社会的裹挟,反观如今的社会,有正向的价值观的引领是多么的幸福。张敏老师则分享名著阅读《儒林外史》,为大家再现一群儒林外史的书生们,他们或坚守与科举有关的职业,即依靠八股文谋生;或执迷理学, 造成心理扭曲;值得关注的是已经醒悟科举危害、另谋生计的秀才。同时,张老师剖析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出路到底何在,为深度阅读名著洞开一片天地。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阅读润心田。此次读书交流活动为语文组的老师们搭建了一个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平台,这既是一次学习过程,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杭十五中的语文人将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坚持做“会生长”的老师,不断丰厚自己,提升专业力。
通讯员:陈奕冰 审核员:王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