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同行,携手共进 ——记文一街小学结对枫树岭镇中心小学开展线上送教活动
[作者: 秀水校区一年级 周倩霞    发布时间: 2022/11/17 18:35:18]

山海同行,携手共进。10月17日,为了促进与枫树岭镇中心小学的交流,文一街小学的老师们进行了线上送教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两节观摩课,第二环节是两场讲座。

第一节课由蒋梦炜老师执教的语文课《京剧趣谈》,她紧抓“趣”字,在第一板块“马鞭”的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马鞭之“趣”并上台张贴成果,同时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深入了解京剧中“道具”的作用。在学习“亮相”时,则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自主概括相关信息并填写学习单。在一扶一放中,让学生逐步理解京剧艺术中的“虚实相生”和“动静结合”,品味文章语言的通俗幽默,感受京剧艺术之美。

   

 第二节课是由金若婷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乘法的起始课,也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学习内容,理解乘法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金若婷老师从生活情境趣味导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经历完整的思维过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算法的展示和分享中,从连加算式的理解到乘法算式的展开,金老师借助丰富的学生表达、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运算,并渗透数学文化知识。在练习中贴合学生学情,分层设计,设计了参与感十足的互动游戏、改写算式和绘画表示意义,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辨析和对比,进而深化对意义的理解。

 

周倩霞老师的讲座主题为《“对话结构教学” 进阶“精减”作业》,双减和作业设计一直都是近两年来的热门话题,周老师结合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的内容,阐述了他对于这个单元的单元整合和作业设计的思考。单元整合需要从整体上进行“三维分析”,而且单元整合并不是单纯的合并,还要根据学情进行增设、改编等等。至于作业设计,我们要基于顾泠沅先生的认知水平分析框架来设计练习,设计更有价值、更精准的练习,让作业从数量意义上的“减法”,转为内涵价值上的“加法”,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效能的“乘法”。


最后是冯校长的讲座《有效备课上课的思考与实践》,因为临时任务,讲座由杨佳佳老师代为传达。冯校长主要通过:如何有效备课?怎样高效课堂?后续如何跟进?这三个层面,让老师们清晰,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备课更到位,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她一一阐述了教学五认真: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评价每一个环节该如何做好做到位。比如,在讲到备课这一环节时,她用了一个十分浅而易懂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老师们,在设计教学时,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学生,更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去做、去思考,这样达成的效果,远比我们给他们很多提示和参考有效得多。她还指出,教学过程要关注序,教学流程如何设计?先请什么样的学生回答?等顺序,对课堂效果的达成影响是很大的。

枫树岭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非常重视本次活动,并纷纷写下活动感言:

董桃兰老师:今天,听了蒋梦炜老师的《京剧趣谈》一课,让我受益匪浅:蒋老师设计合理的、适合学生的活动,把课堂开放城一个"活”的、会动的、“有情感参与的“世界,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来探究,用自己的方式来呈现。学生在这种宽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既展示了自己,同时又获得了体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周晓阳老师:蒋老师在教学时,关注学习任务,主要解决课题之下的学习任务,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展开教学。

汪玉兰老师: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操作、观察、探究、思考,对乘法产生亲切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汪爱花老师:金老师在课堂中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在出示了5个3用加法计算后,怎么办?然后教师适时介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上一篇: 文一校区三(6)班:感恩母爱——记“献给妈妈的歌”主题活动
下一篇: 以数学观生活 与智慧同闪耀——记杭州市文一街小学2022年数学节活动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