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砀山行:打造学思课堂 让学习真实发生——记杭砀联谊数学科学教学研讨活动
[作者:     发布时间: 2024/06/04 10:44:31]

为了更好的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助力安徽砀山教育跨越式提升,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砀山县教育局、砀山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联合杭州市文一街小学于6月3日在砀山县实验小学举办了“协作融合 聚力发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砀山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凤娟、教研室主任杨文涛、人事科负责人王红卫、数学教研员刘允、文一街小学和砀山县实验小学的校领导出席开幕式,砀山县教研室主任杨文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向远道而来的文一街小学支教团队表示热烈欢迎,认为这样的帮扶活动将大大促进两地融合、促进砀山教育更好更快发展。文一街小学和砀山县实验小学的领导也分别致辞,表达了互帮互学合作共赢的新期许。来自全县的小学数学、科学骨干教师近400人共同见证了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

教学研讨以“打造学思课堂,让学习真实发生”为主题,内容包括课例展示和专家讲座。文一街小学送教团队包括数学组胡静、张雪萍、杜小红老师,科学组潘国根、李嫣昉、沈雨婷老师。

数学专场

上午数学专场,文一街小学杜小红老师执教了《相差几份解决问题》,杜老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贸易节情境引入,学生从一步计算的求份数问题出发,到解决两步计算的相差几份问题,学生通过多元表征,对比勾连,自主建构起相差几份的问题模型,最后通过学生自主创编,丰富拓展情境,从而发现无论是求份数差还是求份数和,其本质都是运用了同一种数量关系,即以往学过的“总数÷每份数=份数”,帮助学生从整体关联的视角去看问题,从“个”到“类”的变化中逐步优化认知建构,感悟数学模型的意义和价值,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学习。

文一街小学张雪萍老师执教了《相遇问题》,张老师首先创设真实情境,由一辆车行驶问题引到两辆车行驶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然后聚焦相遇问题,让学生摆、画、算、说等多方式表征,针对学生不同思考进行多层次勾连,通过图式勾连,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图图勾连,抓住问题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变换情境问题,归纳出共同的数量关系模型;最后,回顾梳理,打通知识体系,探寻本节课学习的“速度和×时间=总路程”与前期已知的“每份数×份数=总数”之间的联系,形成数量关系的结构化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文一街小学数学教研组长、省特级教师胡静老师作了题为《结构化教学 引擎学思课堂》的讲座,从结构化教学的内涵意义、理论基础、价值需求、实施路径四方面展开阐述,重点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介绍了3点实施路径: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构建结构化教学内容;基于大概念统摄核心知识,培育结构化学科思维;立足多维度融合开展实践,形成结构化学习样态。讲座以整体全面的理论视角为老师们诠释了结构化教学的模式思路,以丰富生动的实际案例为老师们呈现了结构化教学的策略方法,涉及“多边形面积”的单元重构、“数量关系”的模型建立、跨学段跨单元“学科实践”的教学探索等,让老师们感受到以“结构化教学”启动学教变革的重要性及可操作性。

科学专场

下午科学专场开始,文一街小学沈雨婷老师执教《心脏和血液》一课,趣味游戏“萝卜蹲”后提问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呼吸会变急促?在学生活动中,又创新了心脏和血液循环模拟教具,让学生在体验心脏不同跳动情况下,观察到更血液的流动情况,借助模型建构学生的思维。同时,沈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模拟实验和真实身体的区别,为学生呈现了更多关于心脏和血液的科学知识。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感受到心脏不间断工作会产生疲劳,我们要好好保护心脏,继而指向健康生活的大概念,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地球的结构》一课,李嫣昉老师对教学环节进行了调整。课堂一开始,李老师就通过学生制作地球内部的结构模型,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小组的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和学习微课,发现了自己小组制作的模型有哪些优点,有哪些需要改进。课后,同学们还将根据了解到的真实信息,对地球模型进行修正或重制。这样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到了科学学习的场所不仅限于科学课堂,科学学习的时间不仅局限于课堂的四十分钟,同时也感受到了迭代的快乐。带着思考进入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形成迭代,打造一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思课堂。

文一街小学校长、杭州市学科带头人潘国根老师做了题为《项目化学习:让科学学习真实发生》的讲座,他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了“新课标”之“新”在哪里,强调了“真实性”在学科育人、实践育人中的重要性。项目化学习是育人模式的新样态,包括“任务驱动、真实做事、成果分享、深度反思”等要素,具有“真实性、系统思维、产品导向”三个特点。他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创编课例让老师们看到“教得更科学、学得更聪明”的科学课是如何产生的,在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从而真正达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育人目标。


通过这样的跨地区教学交流,促进了两地的协作融合,推动了砀山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让我们共同以“打造学思课堂”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实践的旅途上收获成长与智慧。


上一篇: 传递知识,播种希望——文一街小学赴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中心小学送教活动
下一篇: 为教师赋能,让学习真实发生——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教学与评价及新课标小学科学课程实施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