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八校联盟研讨活动启动仪式
伴随着文一街小学秀水校区花样跳绳小将的飒爽英姿,2021年西湖区城北八校联盟研讨活动拉开序幕。本次联盟活动的主题是“技术融合:为学习而设计”。出席启动仪式的嘉宾有浙江省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余琴,西湖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华松,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书记、副校长廖忠祥,西湖区人民政府专职督学喻树华,还有三墩小学、大禹路小学、文理小学、学军小学、嘉绿苑小学、西湖小学教育集团、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以及文一街小学等学校校长一起出席了开幕式。
启动仪式上,西湖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华松对本次活动寄语。周局长高度肯定了在“双减”背景下以聚焦作业设计为主题的联盟活动的意义,他指出,联盟应致力于深度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共赢互惠。如何借助数据赋能活化教学方式?如何聚焦核心环节指向核心素养?如何在作业减负的同时不减质量?针对这些教育重难点,周局长也为我们答疑解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关注教师学科核心素养,把握课堂主阵地,携手探讨教学核心问题,精准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方能逐步实现育人目标。
文一街小学潘国根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潘校长以秀水校区为例,讲述了学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是服务于三墩老百姓的使命担当、西湖教育全域优质的不懈追求、为了破解前行路上的艰难险阻,让城北八校走在了一起,同舟共济、抱团取暖。
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廖忠祥书记宣布联盟研讨活动正式开始,同时对联盟活动提出期许,希望各成员校优势联合、智慧集聚、围绕教育教学关键环节和问题共同研究、共享资源、共谋发展,潜心打造高质量的“北优教育联盟”。
八校联合,手印为盟,八位校长一齐上台按下手印,宣告本次联盟研讨活动正式开始。
为了让联盟活动持续深入开,会上还举行了盟旗交接仪式,文一街小学冯卫芳副校长将盟旗交到了学军小学冯岳副校长手中,见证着八校联盟的薪火接力。
本次开幕式还特地邀请了为三墩地区小学教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即将退休的喻树华老校长登台,周华松副局长向他赠送了鲜花,向前辈学习致敬,同时希望前辈们留下的改革创业精神能在研讨活动和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发扬光大,为建设三墩美好教育贡献力量。
启动仪式结束后,周华松副局长来到科学教室,和老师们一起听了大禹小学姚瑶老师执教的《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和文一街小学魏强老师执教的《不简单的杠杆》。对两位青年教师锐意进取的大胆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勉励大家要研究学生,让课堂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有更多实践的机会。
课堂观摩——打造“精准课堂”阵地
启动仪式过后便是此次联盟活动的语文专场,八校语文老师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基于作业精准设计的课堂打造。
杭州市嘉绿苑小学的徐子含老师带领304班的同学们共读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徐老师借助图片、音频视频资料、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词语;通过声音、动作的具体描写等不同方面感受作者用词的丰富有趣。
西湖小学教育集团的郑齐齐老师执教的《西门豹治邺》从复述主要情节到复述全篇,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不仅降低了复述难度,还通过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简要复述,提升了孩子们的能力。
三墩小学双桥校区谢菁菁老师的口语交际《安慰》则通过情境创设,让孩子们设身处地感受被安慰者的心情并进行安慰,培养了学生关爱他人,关心别人的美好品质。
大禹路小学王汗青老师和四(4)班的同学们带来了《梅兰芳蓄须》。同学们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课上交流初步认识了梅兰芳,还在王老师的引领下了解了梅兰芳蓄须的原因,体会了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王老师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精彩的课堂令人赞叹不已。
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的方安琪老师和五(4)班的同学们为我们呈现了《忆读书》这篇课文。方老师从巴金爷爷的小诗导入,以诗激趣,再借助课堂作业本梳理了冰心的阅读方法,最后的“课堂微辩论”更是精彩纷呈,令人拍案叫绝。
文理小学的包海诚老师和六(3)班的同学们一起展示了《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包老师由单元篇章页引出课题,通过预习反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接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汇报、朗读的方式感受夏天里事物迅速生长的特点,最后围绕单元学习目标,练笔实践,迁移运用。
文一街小学的金塑斐老师和三(5)班的同学们为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声音》这一篇课文。金老师的课堂先从整体感知出发,接着借助音乐、图片深入学习“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这一自然段,最后又回归整体,同时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注重学生的真实感受,着力打造“生本”课堂。
论坛交流——分享“作业设计”妙招
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的王亚琴老师分享了“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变形式、变载体、变内容,让预学功能最大化;融课堂精炼、融学习内容、融学习规划,让课堂学习有习得;分层设计、分类设计、分单元设计,让课后学习有提升。这样多样的作业设计、多元的反馈展示,学生不仅学得有趣,而且学有所获。
文理小学第二小学徐婷婷老师对预学单的设计、作业本的优化和长作业的探索进行了创新思考:精简导学单,统筹单元练习;优化作业本,落实弹性分层;探索长作业,创新作业形式。不仅让课堂作业有滋有味,也让语文课堂有趣有效。
杭州市嘉绿苑小学焦娇老师基于统编教材四上第七单元,积极探索整组教学策略。借“预访学单”、建“历史讲堂”、说“人物事件”、优化学法,直击难点,夯实基础;借历史“典故”、探伟人“故事”、知红色“事件”优设支架,论构视野,育家国情;借笔润心、巧设练笔、疑思留白,心手相一,写正家国情。
姚益兰老师则对核心作业的最优应用进行了探索和思考。课前研究核心作业,做到精准备课;课中依托核心作业,优化教学过程;课后延伸核心作业,推陈出新重发展。像这样依据课后习题的不同特点与作用并将核心作业贯穿于教学始终,才能最大化发挥作业的作用。姚老师的教学探索重视语文学习的系统性、整体性和联结性,真正做到了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专家把脉——探索“深度思维”良方
赖爱娥校长指出,教师在课堂中要立足重点,深挖难点,并为学生提供思考支架,舍得花时间让他们静静思考,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拓展、有提升。同时巧用作业本达成教学重点,将“作业精准设计”融入日常教学,和学生共同成长。
西湖区语文教研员王亚芳老师认为 “ 开展作业精准设计,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全流程的记录、分析和直观呈现,有针对性地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双减背景下,课堂改革,作业精准设计对教学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也要求老师们必须不断提升自我,深入研究,让作业真正为学习而设计!”
浙江省教研员余琴老师为我们进行高屋建瓴的引领,她强调“课堂该为学生设计,让语文要素真正落地”,“双减”背景下,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余老师结合语文课本课后习题的编排,手把手教授现场听课老师,如何根据习题定位目标,将语文要素扎根每一单元的每一个课时中。
2.灵活使用省编课作 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可以用好作业本,将作业本的练习进行分解,放到不同阶段来学习,有的可以作为预习作业,有的可以在课堂做,成为推动学习活动的抓手,还有的可以作为课后的拓展延伸作业。
3.改变课堂教学形态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统筹语文教学的设计,不能为了刻意凸显作业设计而弱化其他要素,不能顾此失彼。在课堂设计上,要从传统的内容分析转向语言表达,减少一问一答的讲解式分析,更多关注语言的表达。课堂四十分钟,只有让学生有充分朗读、动笔和深度思考的时间,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启迪智慧的阵地,从而真正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
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新变化带来新挑战,愿城北八校集众家之力,合各校之智,以“联”为契机,以“盟”求发展,拥抱变化,不惧挑战,携手笃行把活动引向融合创新,用智慧托起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