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针对《“三位一体”空间站:素养导向下学校“以劳育人”的新载体研究与实践》课题的中期研究进行了汇报总结,展示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自课题研究启动以来,课题组围绕劳动空间的建设与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扎实开展工作,积极创新实践。课题组通过对学生劳动空间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发现存在空间构建散点、应用割裂、评价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劳动教育的实施成效。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提出了打造“三位一体”劳动空间站的构想,旨在通过一体化的空间建设,实现劳动教育的系统化和高效化。
中期汇报中,课题组详细介绍了“三位一体”劳动空间站的构建与实施情况。该空间站以小厨师、小园丁、小传人三个特色劳动实践基地为中心,集学习、实践、体验于一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器具和科学有序的劳动实践。通过模拟或还原真实的劳动场景,学生得以亲身参与劳动,习得劳动技能,掌握劳动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课题组发现,“三位一体”劳动空间站的建设不仅优化了劳动空间布局,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劳动素养。学生在空间站中积极参与劳动实践,不仅掌握了实用的劳动技能,还深刻体验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形成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
此外,课题组还通过创新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劳动项目的整合推进,实现了空间活化一体。通过分层式、创新式、整合式的劳动育人方式,课题组有效提升了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课题组还建立了完善的劳动评价体系,通过创意式、落地式、多样式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和劳动素养。
中期汇报的结束标志着课题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课题组表示,将继续深化研究,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劳动空间站的构建与实施,努力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课题组也期待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推动区域乃至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此次中期汇报得到了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高度评价与认可。大家一致认为,课题组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团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未来,大家将继续关注和支持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共同推动我校劳动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