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一数学组:研读新课标 说课展风采
[作者:     发布时间: 2024/10/17 17:11:45]

9月26日下午,为了更好地研磨新课标、新教材中的难点“综合与实践”内容,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一校区数学组在三楼会议室开展《聚焦综合实践 打造学思课堂》活动,五位年轻教师进行了说课分享。

一年级罗伊琳老师以数学连环画为主题展开说课。“数学连环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中第一学段的跨学科主题活动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发现、筛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解决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口语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罗伊琳老师设计了数学画我了解、数学画我尝试和数学画我来讲、数学画我创作四个大环节,引导学生借助书面、口头语言及画画等技能,呈现与自己生活中的场景、故事、数量、关系等,并学会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

随后,二年级陈洁老师也就数学连环画阐述了自己的理解与设计。陈老师在授课前就学情进行了调研。在对加法的意义表征方面,她发现学生都能用画圆形、点子图等多方式来表示算基本掌握加法运算含义式的含义,其中75%的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多方式表征。25%的学生能够用简单图形表示,但是不能够展现具体情境。在对乘法的意义表征方面,37.5%的学生能够用画图的单一方式表示运算中的数学信息。62.5%的学生能够用情景描述。基于学情,陈老师设计了数学连环画我会读、数学连环画我续编、数学连环画我创编三个环节,让学生在画数学连环画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

黄千菡老师以《曹冲称象的故事》为主题,从活动背景、课时设计、活动目标出发阐述了这一主题的详细内容,并对具体课例“我也来称象”进行了教学过程的分享,并对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她认为本课时要求学生能理解并应用“总量等于分量之和”的数学概念,培养量感和推理能力,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称量极轻物体的方法。另外,黄老师对每个活动的设计意图进行了阐述。

李金梦老师也分享了三年级《曹冲称象的故事》主题活动研究,李老师从设计理念、目标规划、课例研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内容要求方面她认为,本课时以“曹冲称象”的故事为依托,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感受等量的等量相等,发展量感和推理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最后她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结“古”与“今”,感受文化传承,引导学生将古代的“曹冲称象”与现代的“不登轮零接触水尺计重模式”相联系,形成家国情怀。

接着,五年级郑亦楠老师带领大家寻找了度量衡中的故事。郑老师首先指出主题学习理念:坚持核心素养为导向,历经“学科内、多学科、主题式”三阶段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的研究。在本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上,郑老师通过带领学生体验计量单位及发展,引导学生以“尺”为单位测量课桌长的长度,学生测量时会发现同样以尺为单位但是测量结果不同,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数学组老师们群策群力,展现智慧,共同推动“综合与实践”模块的研究。

上一篇: 云庐校区:聚力深研课题,赋能专业成长
下一篇: 文一美术组:凝心聚力,求美深研——期初教研工作会议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