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一校区:研教融合 赋能教学——文一校区课题开题论证
[作者:     发布时间: 2024/06/29 12:48:56]

  为深入推进我校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提升教师的研究素养,2024628日下午,文一校区举办了2023学年第二学期课题开题论证会。

  培训活动伊始,桑海平老师汇报了我校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情况,肯定了一学年来各位教师在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鼓励各位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力求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紧跟研究热点,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接着,几位老师就立项课题进行了分享。

一、语文组

  首先,桑老师分享了区级立项规划课题《黄金圈法则:指向审美创造的小学生“儿童文学类”学习范式的设计与运行》,该课题针对课标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进行探索,从黄金“资源”规划、黄金“课堂”设计、黄金“项目”落地三个板块展开课题研究,力求帮助学生丰富审美创造体验、习得审美创造规律、演绎审美创造情感。

 

  韩闪闪老师分享了课题《 PAG三化三能:基于闯关游戏提升低段学生语用能力的实践研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闯关游戏活动,促进学科融合,调动学生的一个思维,提升综合能力。在研究内容上,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开发闯关游戏主题形式的研究,二是开展闯关游戏内容形式的研究,三是开启闯关游戏评价形式的研究。此方案助力于变革传统教学,巩固课内外知识,多维联动讲评,促进素养提升。

 

二、道法组

  朱瑾老师分享了区级立项课题《4L直通车:具身德育视阈下的道德与法治入学适应教学校本化实施研究》,面对一年级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结合道德与法治入学教育的适应课程,开展课题研究,推动自己能够有动力地前行。在前期,朱老师通过阅读了具身德育的相关文献,完善理论知识,由此制定了4L直通车的课题方案内容。4L直通车即过强调儿童入学所需要的关键的素养。这里指向的是四个力:向心力、自控力、实践力和创造力。我们结合道德与法治的四个单元进行,进行大单元整合,把它归纳为亲新生活圈,新德能量站,新动趣玩吧。新创启正苑,借助这样的一个情境的创设,整合学科,促进学生的道德养成,促进孩子成长。

 

三、德育组

  鞠萍老师分享了区级立项课题《千金“访”——基于特殊学生的“三专”家访策略研究》,结合教学管理中碰到的特殊学生,除了校内教师进行教育之外,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也可以进行干预。课题围绕家访前、家访中、家访后三个部分进行设计。在课题撰写中,结合中医的诊疗方法,比如,第一步,家访前“望闻问切”,观气色,听声息,教师先观察学生的基本情况是怎么样的;第二步,我们可以询症状,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一下孩子是否在家中也有这样的情况;第三步是“摸脉相”,就是针对孩子本人进行沟通,在进行了一个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后面就可以在家访中进行“对症开方”。通过这样的家校合作的方式,希望能够达到一个尊重、爱护学生的目标,最终能够实现一个真正的儿童友好的教育氛围。

 

  魏熙老师分享了区级立项课题《“三力”磁场:教师“偏差生”友好情感联结系统的构建与实施研究》,魏老师结合当前教育现状,深入思考了对于偏差生的教育方式、情感传递以及培养方式存在严重的偏离儿童友好理念的现状。“三力”是磁场的这个定义是指自制能力偏弱的偏差生群体的倾向,指的是安全力、内驱力支持力。他们是教师与偏差生联结的三种重要磁力,在两者之间散发能量,形成师生友好情感的关系磁场,进而更好地促进偏差生心理健康,持续全面的发展。研究内容第一部分是“聚合安全与磁场,友好情感给予包容生长”,从教育情绪危机处理以及舆论的引导三个方面进行切入,给予偏差生包容生长;第二部分是“聚合内驱力,磁场友好情感唤醒自我生长”。从看见学生的独特性,懂得他们的需要性以及需要情意性来唤醒他们的价值感、自主感和归属感;第三部分是“聚合支持力,磁场友好情感呵护持续生长”。通过这样的一个研究,让当前的教育环境对偏差生来说更加友好,形成儿童友好社会。

 

  最后,桑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小结,肯定了每一位参与课题方案的教师的热情,这为我们共同的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科研之路虽充满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特别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科研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自我能力的锻炼与提升。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科前沿,拓宽学术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同时,课题研究也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 师苑校区:开题启研究,科研共成长——师苑校区课题开题论证
下一篇: 文一校区:研教融合 赋能教学——文一校区课题开题论证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