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学相长,精研共进 | 杭州仁和实验学校开展2024年师德培训活动
来源:
日期:
2024-08-25 16:20:00
属于:校园快讯
为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进一步弘扬“育人育己、博学精艺、爱满西湖”的教师精神,争做“政治坚定、专业精深、内心充盈”的教师,杭州仁和实验学校于近日开展了2024年师德培训活动。8月23日,学校召开师德培训动员会,于爱萍校长作训前动员。她说,我们每个人要争做“政治坚定、专业精深、内心充盈”的教师。政治坚定,就是要爱党爱国,分明是非,积极向上,正能量育新人;专业精深,就是要炼才增能,夯实基业,服务学生,收获丰硕业绩;内心充盈,就是要心怀感恩,同心同德,忠诚职业,成就人生事业。希望全体教师通过此次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自身政治素养,不断提升教学业务水平,努力成为德才兼优的新时代优秀教师!8月23日,学校组织开展了2024届高三备课组长经验交流会,邀请上届高三年级各学科备课组长分享在高考备考过程中的方法与经验,教科室主任方潜龙主持。廖靳竹老师着重对近两年的高考语文试卷进行了深入评析,并提出了2025年的高考复习备课策略:一是研究考情、分析学情、定点强化,定“常考点、新考点、将考点”,定“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二是按类觅津、融会贯通、分项序化,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编撰适合学情的资料;三是因需而习、协同跟进、整理内化,加强提优补弱辅导,精选精练作业。杨燕老师详细介绍了数学新高考模式,并提出了应对策略:1、统筹规划,每个老师负责一至两个专题,集中讨论重难点作为二轮复习的资料;2、分工合作,每个老师收集一至两份各省新高考最新试卷,遇到好题收集起来给学生做;3、面批作业试卷,逐个分析扣分点,要求学生会做的题不失分;4、每次联考后,集体讨论学生整体的薄弱环节,做到及时调整专题复习内容;5、精准教学,提供个性化的课后辅导和答疑。
陈哲辉老师在分析英语新高考试题的基础上,从词汇、听力、阅读、作文四个方面提出了备考策略。关于词汇,要求学生每天默写,面对面逐个背诵,早晚读、课堂突击、作业各环节落实;关于听力,首考前每天晚读练习,听不同主播的发音,教师对听力场景词汇和交际用语指导;关于阅读,要求学生保持每天1-3篇阅读量,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总结做题规律;关于作文,教师分析文本结构和发散式写作,面批面改,优秀作文发全班学生反复诵读,归纳有用的词组和句型背诵。施韩霞老师针对政治高考复习提出了相应策略:一是坚持两个原则: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率,精选习题、学会举一反三;二是关注三个重点:知识框架用心梳理,核心概念讲解透彻,逻辑思维强化训练;三是处理四对关系:课内和课外,背书和作业,练习的“质”和“量”,复习的“点”与“面”。方潜龙老师针对历史高考复习提出了应对方法:首先要明确备考方向,了解考什么、怎么考,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将学校统筹安排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其次确立备考目标,通过融通复习,夯实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一定历史学科素养;再次优化备考策略,通过团队合作让课堂教学有合力,书本由厚变薄让学生学习有热情,精炼试题让教学更有效。张舜老师分享了地理学科的高考复习教学方法:首先教学团队的管理和教研很重要,备课组成员深耕考题、精准备考,团队齐心、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其次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学指导中,要注重差异化管理,对个别学生单独指导,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再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互动,家校合力,促进学生有效提升。金小敏老师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的从教经历,分享了物理学科的教学经验。她认为,信念决定我们的能量与磁场。她讲述了在自己任教过程中多个不同学生学习物理的成功案例,以及在高考赋分制的体系下如何最大限度提升学生成绩,论证了成功不只与智商有关,更与策略、坚持与方法有关。李思慧老师分析了自2023年1月至今四次高考的试题,提出了有关复习策略:对基础性知识,要讲解每个知识点,做到知识点全面性到位、练习题多样性到位,同时落实学科必备知识点技能,错题面讲或刷错题集;对灵活性题目,讲练时适当旧题重温,课堂上注重深挖概念、原理本质,多模块融合;对创新性题目,原理本质要讲透彻,重视理论到实际的应用,深刻理解教改方向,学习不同版本教材的知识与教学角度,化难为易。蒋家骏老师对高考改革作了深入解读。他认为,高考改革以核心价值为引领,以学科素养为导向,以关键能力为重点,以必备知识为基础。针对生物学科,重点考查实验探究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模型建构能力、思维变通创新能力。根据这些特点,教师要重点关注教学过程:以大单元深层教学模式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长句描述规范化解题。另外要做好课后投入,晨读、晚背、默写,确保基础知识不失分;利用好错题订正本,进行高质量的错题训练。祝文翔老师通过对今年高考技术学科的成绩数据分析,提出了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有效提升。同时,在分析高考试题的过程中他认为:现在的高考命题越来越贴近生活,教师要时常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同时题目越来越注重实践活动和操作,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增加实践和实验环节。8月24日,学校组织开展了优秀教师(班主任)经验交流会,邀请2023学年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代表分享工作经验,学生处主任钱佰燕主持。盛丹华老师以《做一个有温度、有高度的老师》为主题,畅谈了自己的工作心得。她认为,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热爱工作是做好这份工作的前提;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主动关注、欣赏和帮助学生,要主动理解、尊重和包容学生,给学生的正面反馈一定要及时、负面反馈可以稍微延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定是师生间在情感和行动上的双向奔赴;再次深耕教学主阵地,备课做到独立思考和集思广益相结合,上课做到起承转合、打造高效课堂。另外强化课后管理,依学情定作业,依个体定目标,形成你追我赶、团结奋进的良好学风;最后注重团队精神,组内成员心往一处放、劲往一处使,实现合作共赢。杨燕老师以《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潜能》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工作体会。她认为: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有所共情,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教学目标,不仅是暂时性传授知识,成绩有提高,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毅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样的理念和目标指引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深入研究教材,创新教学设计;通过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碎片化学习,实现学生高效学习。同时,通过定期评估和定期过关、强化练习和分层练习、个性化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戴文静老师以《悉心浇灌,静待花开》为主题,从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养成教育、课后辅导等四个方面,作了交流分享。她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在这个前提下,狠抓课堂教学,通过分层早读抓学生背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起来;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精讲多练、及时补缺,重点内容多重复、多提问。要重视养成教育,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很重要,要求学生每日必背的内容必须完成,暑假也坚持每日背单词打卡。做好课后个别辅导,落实辅导的时间和分组安排,确保每次辅导内容都有针对性。肖文婷老师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凝聚力打造、学习氛围提升等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心得。言行举止文明规范是德育教育的基础,肖老师从制定班级一日常规入手,明确对学生的奖惩机制。然后通过军训、春秋游、运动会等学校大型活动,给每个学生分配任务,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集体观念,打造班级凝聚力。在这样强有力的凝聚力之下,班级学习氛围日渐浓厚。肖老师采取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的方式,组内同学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完成相应学习任务;通过同学之间”师徒结对“、学生上台讲题、学生全员写备考日志、考试激励措施等多种方式,有效提升学生成绩。
王雪婧老师重点谈到了班主任的角色定位问题。她认为,班主任应该是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工作要从管、育、领三个方面进行:管,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严格的纪律、具体的要求、及时的检查、恰当的评价、严明的奖惩,严而有情、严爱相济;育,不仅是明理说道、批评错误、表扬优点、鼓励进步等显性、直接、有声的教育,也是提供机会、感染熏陶、理解接纳、尊重关注等隐性、间接、无声的教育。领,一是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明确职责、分工合作;二是把握角色行为,增进师生感情,教师自己要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积极给学生创设成功机会,尊重独立性、逐步引导学生成长。作为学生处副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杨维老师身兼数职,今天他重点分享了如何顾全局、做好学生高中三年的管理规划。他认为,学生三年的高中学习,最终目标就是升学。为此,他从班会课入手,围绕升学目标,确立每个月的班会主题,通过班会课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比如班会课《高考的目的》,要求每个学生撰写备考日志,定期分析自己每一门学科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如何改进提高的具体措施;班会课《人世间,我们要去体会》,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高考目标,明确到每一门学科的成绩目标、报考院校和专业的目标等。做好规划、谋好布局,才能有的放矢、精准出击,最终达成目标。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此次培训,仁和全体教师在深学笃行中提升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思学相长、精研共进。我们将以实际行动淬炼师德,为创建具有良好公信力的品牌民办学校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