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不绝的延绵
[作者:周姬希 发布时间:2015-09-26 00:20:01 ]
秋雨绵绵,9月25日清晨杭州市留下小学的西溪民间工艺——杭州纸马和西溪印社的同学们早早地来到校园,为迎接“西溪文化少儿研究院”落成典礼的顺利举办,做好社团展示前的准备工作,磨墨的、清点工具的、摆放用具的、裁纸的、练习解说的,孩子们各就各位,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井然有序。
9:30分典礼准时开始了,留下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氢,西湖区教育局副局长黄志元,浙江外语学院洪复旦教授,著名书画大师周京生先生和夫人,西溪湿地文化研究学会叶亚仙女士,西湖区少年宫负责社团工作的翁铭峰老师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社团代表郑杭秀同学领队,带领着部分优秀社员迈着整齐轻盈的步伐,向西溪少儿文化研究院的正门走去,整齐地路队精神饱满。西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钱志清在落成典礼上说:“留下小学修缮一新的‘西溪文化少儿研究院’落成,意味着学校为学生发展搭建了实践与展示的精彩舞台,意味着学校开展校际交流、走国际化办学走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典礼之后,舞台交给了我们的孩子。“杭州纸马”和“西溪印社”社团共12位优秀社员,他们在古色古香的“西溪印社”专用教室现场创作自己的作品。孔庆根校长和来宾走进西溪印社参观学生成果展示,并低身与西溪小伢儿们互动交流。西溪印社的主旨是培养学生对书法篆刻的热爱。印社的同学们有画印稿的,有刻印面的,还有盖印的,每一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那股认真劲活脱脱小小篆刻家。留下街道王氢书记问六年级的杨阳同学印床的用途,杨阳说是为了在刻印时固定石头,方便篆刻,王书记赞许地点了点头。本次篆刻都是以富有留下特色的题材进行创作的,如“西溪且留下”、“西溪花馍”等。西湖教育局黄志元局长寄语印社老师要办好办出特色,办成一面旗帜。
教室另一边展示的是具有杭州地域文化特色的“杭州纸马”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学生社团,以挖掘西溪文化传统特色为着眼点的社团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遗项目。说到“纸马",也许大部分人单纯理解为是一种以马为造型的纸扎的祭祀品,而本社团的纸马是中国民俗版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在形式上是一种黑白的木刻版画。纸马产生于唐代,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是民间版画的鼻祖,年画的源头,曾经是中国最广泛、最质朴的原生态版画艺术,是集民俗、宗教与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形式,都蕴藏着丰厚的民族、民间艺术价值和民俗寓意,但在今天却濒临消失。如果我们面对本土的生活世界不持有尊崇和承续的文化职责,而一味看中功能化、市场化的器用标准,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中国木艺,还有陶艺,茶艺,还有赖以生存的家园与乡土。这种失去方式不是不存,二是心灵仪式的淡化,生命内涵的缺席,某种满足于表面繁华、简单根植于功能化标准之上、缺少内在精神跬积、漠视心灵仪典的习性,正从根本上毒害着这些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的内涵,使得这些传统徒有其形、虚存其表,在技道的层面上,我们有可能不断地成为战败者。 “杭州纸马”社团,在学习其美学内涵和传承其漏版技艺的同时,倾听孩子的声音,共同寻找贴近孩子生活的题材。留下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氢在校领导施惠德书记的陪同下走到四年级周睿琦同学的展示区前,细细得看她修版、刻漏板,还俯身询问其创作的整个过程,周睿琦同学起身恭敬地问好,并一一介绍她使用的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品《顽皮小猫》的制作流程,黄志元局长和施惠德书记听得津津有味。浙江外国语学院洪复旦教授前来看望孩子们,并为她们能够熟练得创作感到高兴。著名书画家周京生也被同学所感染,现场题诗留念,并与同学们亲切合影。
技艺就是一个容器,它需要不周,需要有空,唯其有空,才能把思,把情装进去,才能把日月山川装进去。社团活动推进了课程建设,培育了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雅趣少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