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儿童的力量》读后感

作者:郑琳   发表时间:2018-03-02

利用寒假,我阅读了《发现儿童的力量》。浏览目录,本书梳理出了幼教工作中的十一个困惑——第一个困惑:我们能行吗?第二个困惑:游戏在哪里;第三个困惑:游戏中的自由在哪里;第四个困惑:游戏中的学习在哪里;第五个困惑:游戏中的老师在哪里;第六个困惑:有价值的游戏在哪里;第七个困惑:生活环节、集体活动怎么办;第八个困惑:“学习故事”怎么写;第九个困惑:研究“学习故事”要解决什么问题;第十个困惑:教师的价值感在哪里;第十一个困惑:如何把“学习故事”变成课程孵化器。这十一个困惑,正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困惑、探索和思考的。

打开书本,我看到了周菁博士写的“序”和主编刘晓颖园长写的“前言”。通常“序”和“前言”表达了作者或者主编的心声。在“序”中,周菁博士述说了自己和老师们一起探究学习故事之旅的故事,在文字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前言”种,主编刘晓颖园长从《三字经》开篇讲述了和老师们一起参与学习故事培训的感受。里面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对于一线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儿童需要的并不是站在他们身边无微不至、一万个不相信、一万个不放心的教师。他们需要的是退到他们身后,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赏识与发现他们的力量,停下脚步静心观察,了解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并及时提供支持与帮助的伙伴。”看着这一段文字,觉得简直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觉得幼儿园老师就应该如此,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观察孩子的世界,观察孩子的表情,理解孩子的语言,与孩子一起去发现这个世界的奇妙。当孩子发现了很多不可思议、奇思妙想的东西的时候,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学习故事”带来了什么呢?这也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当观察孩子的次数多了,有时会发现孩子会自发生成很多有趣的游戏,有时会发现因个别孩子的兴趣点所引发大部分幼儿围观的学习,而当中就有一些游戏、学习具有教育价值和推广意义,因此,就可以作为学习故事有目的的进行观察、记录、跟进等,进而引发幼儿更深层次的探索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