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港幼:农场空间背景下,游戏化“工作”的设计与优化——暨幼儿园6月园本研修

作者:   发表时间:2024-06-27

5月:我们从3月对农场空间的整体规划,到4月聚焦各班级农场空间实施路径的建构,再到5月对幼儿学习内容的优化。教科室聚焦本园游戏化“工作”特质,从幼儿实际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对西湖区“游戏精神”的解读,开展了“农场空间背景下,游戏化工作的设计与优化”的园本研修。

研修中,老师们以案例的形式进行分享,聚焦工作的创设意图、目标、幼儿操作表现提出改进策略。如,葡萄园结合夏季幼儿经常被蚊虫叮咬这一现状,以班级农场种植的薄荷为主要材料,创设了“设计制作工作:自制驱蚊水”,结合对工作目标以及幼儿表现的分析,探讨农场空间打造下游戏化“工作”如何贯穿“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体现“玩学共融”的活动特质。针对“自由”与“创造”梳理出以下策略: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丰富材料选择

从关注工作整体目标到关注工作环节中的问题解决,依据环节目标准备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拓展教师在材料选择上的思路,如:“自制驱蚊水”,其中一个环节要提取薄荷叶的汁水,原有的思维是要锻炼幼儿捣的动作,为此教师提供的幼儿用来捣的材料就很有限,如果从环节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思考可提供的材料,可选择的范围就会拓展,如:用捣蒜器捣,用石臼碾,用手搓,用擀面杖擀,甚至用榨汁器榨,这些材料都可以促使问题的解决。幼儿在材料选择上不受限制,充分体现了“自由”的游戏精神。

▶以领域特质为核心激发创造潜能

游戏化“工作”有四个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有不同的特质,如:“设计制作”倾向艺术领域,它体现“多渠道的感知”“独一无二的设计”,在创设“工作”时我们可以从材料投放、工具使用、作品欣赏等方面支持幼儿的创造性表达;“发现探究”倾向于科学领域,它体现的是“无边界的猜想”“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质疑”“反复的试错”,在创设“工作”时需要考虑到探索方式的多样性,避免一板一眼的、脱离幼儿实际需求的操作步骤;“生活服务”倾向于劳动领域,“角色模仿”倾向于社会领域,结合两者特质,我们需要给与幼儿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创设同伴互助式的“工作”模式,鼓励幼儿在合作中激发创造的潜能。

朱烨老师主持会议

老师们一起研讨

老师们在认真的听

朱烨老师提出指导建议

                                             图文: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