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港幼儿园2015年度工作计划

作者:俞岚   发表时间:2015-01-07


  让“和文化”“精品质”成为管理新常态

                     ----2015年度莲花港幼儿园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2014年,我园提出:创“和”文化 立“精”品质的管理思路,经过一年的管理实践,显现了一定的管理效能。为不断深化这样的管理思路,确保幼儿园有序、良好运行,提出了“管理新常态”的概念,要坚持好的理念、好的做法,让管理变成全体教职员工自觉遵守的行为,达到新常态,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与支持。新常态将给莲花港幼儿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努力在稳中融和、求精。

回顾分析

首先,随着我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尽快跟上前进的步伐,幼儿园迫切需要更多优质师资的培养和储备。

其次,年轻的管理团队需要掌握更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形成更加紧密协作的团队,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

再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理念指引下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幼儿园需要找准发展点,汇聚多方资源,逐步形成园本特色。

工作目标

一、    精神引领:充分发挥幼儿园党工团妇的积极作用,以各

类活动、社团为载体,创建“简单宽松”的人际关系和氛围,打造“和谐、互助、积极、奉献”的实干型团队,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与喜爱,提升职业的幸福感。

二、    科学管理:运用系统管理理论,不断细化幼儿园系统管

理网络,各部门形成优先谋划,主动、全面、深入通盘考虑的工作习惯,进一步明确工作细则和标准。逐年提升教师的待遇,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三、品牌建设:形成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实施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培养“有思想、会钻研,敢创新、能实践”的专业型教师;以特色项目和课题为抓手,推进课程理念、目标、实施的管理,深入挖掘幼儿园的现有资源,实施一园一品。

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   加强精神引领,提升团队正能量。

1、树典型、强内化。依托党工团妇开展各类活动,加强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支部开展每月“情感沙龙”,围绕教师日常的情感困惑,进行角色扮演、传送温馨卡片。拓展社团的创建内容,新增摄影、英语、国学、音乐欣赏等内容,丰富教师的审美情趣,整体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基于“爱、尊重、支持”的教育理念,评选年度“感动莲花港五大爱心教师”活动,挖掘教育教学中的典型事迹,发挥正能量。

2、建团队、激能量。结合“进村入社”活动,积极与街道、社区联系,利用街道资源引进了专业心理咨询师,将为教师建立心理档案库;围绕“生命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危机事件处理”等内容进行系列的心理健康辅导。激发教师内在的主动力;避免因小富即安产生的懈怠感,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交流、谈心谈话,加强与教职工的沟通与了解,增强团队凝聚力。

二、  深化科学管理,提升管理质量。

1、人力开发与管理。班子对幼儿园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势分析与调配,充分发挥每一个角色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人事相宜。按两园区的实际需要,做好本年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在招聘选拔过程中,提高准入标准,择优录用。

2、科学预算与支出。为做好零余额账户支付改革工作,在认真编制2015年的预算基础上,各部门落实好用款申请制度,合理规划每月用款计划,再由班子共同审核,确定用款项目。继续完善教师绩效工资方案、后勤人员工资、公积金的调整方案。在教代会通过后,继续关注其使用成效,形成绩效管理的闭环,强调绩效的过程管理、进一步做好评估、反馈与激励,确保其公平、公正、合理。重点关注10%经费的合理使用,确保人员到岗和紧急情况内部调用的可能性。

  3、科学规范与流程。召集各部门负责人讨论15年的工作思路,明确本学年幼儿园的发展目标,抓住主要问题,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过程中各部门、各环节要紧密的沟通、协作,设计规范流程来处理问题,做到有执行、有落实,避免管理盲区。根据《浙江省幼儿园评定标准》和《西湖区保育员工作手册》要求,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技能、标准、信息等方面的针对性培训,实行定岗定责,提升安全、规范、细节、质量意识,共同实现幼儿园品质发展的管理目标。

三、着力内功修炼,推进内涵发展。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与发展的关键。根据教师的基础与现状,围绕“观察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沟通管理能力、反思能力”等核心素质实施分层培养,通过多元的促进方式,帮助教师建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在理念上达成共识,在目标上共进促进幼儿、园所与个体的共发展。

1、建立机制、分层规划。分析现有的培训制度发现大多从规范、要求的角度制订,还需增设规划类、分层类、激励类的制度与方案,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形成对应,建立长效的培养机制。教科室将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特点分析,结合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指导教师重新设计个人规划表,让目标具体可操作、让措施有针对性。创建教师个人档案册,动态地呈现个人的成长足迹,起到调动教师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促进自觉主动发展的功能。本学年,我们将重点放在中层队伍培养上,学习区内外先进的培养模式,围绕“组织、协调、管理”进行系列培养,进一步提升中层队伍的执行力和协作力。

2、教科研训一体、特色课程推进。以幼儿园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各级课题研究为抓手,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理念指导下,明确教科研训重点,以教研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教研中解决问题,在培训中提升认识,推进一园一品特色课程的创建。

基础课程——教材审议:利用寒暑假前组织教师开展常规的教材审议。园长及中层确定主题内容,年级组长带领年级组老师进行主题审议。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寻找预设与幼儿之间的链接点,根据班级幼儿的能力与已有经验,实现预设目标与幼儿发展目标的共生、共长。教师在具备一定的主题审议、执行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幼儿的需要,尝试生成新主题,不断充实课程内容,在主题行进中教师与幼儿获得双成长。

特色课程——蒙氏工作坊:根据《关于开展西湖区幼儿园特色项目创建活动的通知》,制订了蒙氏工作坊特色项目,创建幼儿工作坊、教师工作坊和家长工作坊,运用蒙氏的理念和方法,共同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支持。幼儿工作坊:以主题为背景,围绕“日常”、“感官”、“数学”、“语言”和“人文自然”这五大区来创设相应的工作。教师工作坊:(1)园本教研:在教研活动过程中,开展系列观察培训,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作为环境创设的前提。过程中采取学习故事的展开方式,通过照片、视频分析幼儿工作的情况,思考每一份工作的目标、适合的年龄段、工作的流程等是否科学合适。通过系列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反思、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蒙氏教育理论和教具操作方面的原理,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提供有力支持。另外,还将收集教师在日常蒙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有研究兴趣的问题。设计“问题议案表”,并以“问题会”的方式将问题进行分类、筛选,选出最佳研究问题,作为研究方向。(2)主题推进:围绕“主题背景下的蒙氏教育”展开,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期末蒙氏主题审议——结合主题设计各区的工作展示页——班级准备工作材料——观察调整工作材料——优化经典展示页——形成经典蒙氏主题。为进一步加强蒙台梭利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示范班级的辐射引领作用,加强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交流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教研室每月组织教师进行“蒙氏半日活动观摩”。主要是让老师们观摩幼儿的工作状态、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及班级环境创设等方面。定期对老师创新的工作进行跟踪检查并考核,有效发挥主题环境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教师在主题课程实施中创设和运用环境的能力。(3)培训支持:为不断提升蒙氏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根据现有教师的情况,需要为蒙氏教师提供多层次的培训,每学期以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对蒙氏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整理,制订相应的蒙氏培训计划。与区域内的蒙氏园、结对园形成互助联盟,每学期与蒙氏园、结对园进行有主题的互动交流。设立“成长大讲堂”,每位教师分析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制订培训者计划。在多层面承担培训者的任务,更大范围的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通过专题培训、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专业输入和输出,为不同层次的老师提供再提升的平台和自我展示的机会。通过邀请专家来园指导,对教师自身的困惑进行专业解答,对幼儿园园本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进一步深化蒙氏理论,以理论来指导实践。(4)师徒结对:幼儿园通过挖掘“草根专家”来培养教师,以主教与助教结对的形式开展与蒙氏教育教学相关的培训。每学期确定一个区域培训内容,每月先进行理论学习,再进行蒙氏教具操作展示,月末进行现场理论与实践考核。通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帮助助教了解感官教具的操作原理和示范要点。家长工作坊通过开设“理念吧”,向家长宣传蒙氏园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特点,达到父母的价值观、对孩子的期望与幼儿园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开设“约谈吧”,根据幼儿个体设计约谈提纲,帮助家长了解孩子近期的心理与发展状况,提供适当的协助。开设“制作吧”,邀请家长参与主题区域材料的制作,了解正在进行的和将要开展的主题,了解工作原理进行有效创设。

课题研究——数学课程:新城园区开展《以数学关键经验为导向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建立了以秦元东博士为科研顾问的课题研究小组,指导课题组老师对数学关键经验的内容进行解读,按小中大班幼儿数学关键经验的内容进行分类汇总;课题组教师分年级组梳理主题中数学活动的关键经验,按目标中寻—环节中辨—活动中排—主题中补的策略,对小中大班幼儿数学关键经验进行价值分析;实行半日活动视导申请制度,教师根据自己在数学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或困惑发出邀请,针对重点问题进行观察、研讨,提升教师的指导策略。以班级幼儿为研究对象,课题组成员及骨干教师形成合作小组,开展为期一周的主题跟进。通过选取主题——数学关键经验分析——观察幼儿数学关键经验的获得途径——典型案例研讨——形成指导策略。

3、拓展平台,多元展示。积极申报、承办区级及以上的活动,为老师们创设更多展示和锻炼的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区级及以上的论文案例撰写、教育教学技能比赛等,在跟进式的指导中获得成长。根据《杭州市西湖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继续与互助帮扶对象——西点幼儿园、淳安汾口幼儿园进行互动交流,提高两园教师思想认识,加强教育方面的交流和学习。创建以网络窗口的教学方式进行网络交流,拓展教师们交流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完成与结对园开的送交、送活动、送讲座等活动,增进两园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两园间校园文化的良好交流。

四、创新延展内容,提高共育意识

家长工作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以幼儿园为主导,以家庭、社区现有资源相互配合作用,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间的合作体系。继续加大为社区儿童和社区成员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的力度,提高社区家长的教育和养护素质。二是加强园内家长学校的培训,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家长的需求,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园内“草根专家”以家长感兴趣、切口小的内容开展案例分析,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教养策略。三是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开展家委会会议,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活动策划,组织开展各类家长开放活动,让家长多途径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课程,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最适恰的帮助。(四)不断深入研究、创新、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为家长提供最科学的家教指导,特别是对特殊家庭及特殊需要儿童进行科学育儿的方法指导;同时,积极申报以“家庭教育指导”为研究内容的课题。

杭州市西湖区莲花港幼儿园

0一五年一月七日

                                   

                                                                                            杭州市西湖区莲花港幼儿园办公室       20151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