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核心经验内容的几点分享

作者:朱烨   发表时间:2018-04-05

关于语言核心经验内容的几点分享

    暑期有幸坐下来静静的翻阅《语言核心经验》这本书,从一开始的不知道不了解到到现在对语言核心经验有了大致的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语言核心经验与蒙氏教学中语言教学在某些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通过阅读,我知道3—6岁阶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其中口语交流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多的社交技能,因此不管是蒙氏教学还是传统教学,口语能力的培养都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在语言核心经验之早期口头语言学习与运用经验中提出:儿童需要学习不断倾听理解交流者的语言,并且在不同的社会交往情境中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与蒙氏教育中的语言教育目标相一致。因此,在蒙氏教学中,我们会通过创设一些情境来培养幼儿的口语。

在《语言核心经验》一书中提出:3-6岁期间口语交流经验为儿童的语言符号系统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儿童成长为成功的社会交流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指出了三个最重要的经验:谈话经验、辩论经验、叙述性讲述经验。

首先,从书本中我们知道谈话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就某一主题进行的交谈。谈话是人们最常使用的语言运用形式,也是儿童交流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就一个完整的谈话过程而言,包含着谈话的传递、谈话的导向和谈话的推进等语言要素(周兢,1996),每一个过程中又涉及到若干个谈话的要素,其中较为关键的是谈话的发起、谈话中的应答与轮流、谈话主题的深入与转换、谈话的总结与结束等语言要素,这些语言要素都是儿童在口头语言发展过程中要逐渐学习和获得的。在3—6岁这个阶段,幼儿应当形成获得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日常谈话交流的经验。他们需要学习使用恰当语句谈话; 能够注意倾听并轮流对话;掌握交谈过程结构,采用策略达成交往。因此在蒙氏教学中,我们会为幼儿创设安全、有趣的谈话环境,引导幼儿进行一些有目的的谈话活动,为了让孩子们多一些的谈话机会,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听、多说。每天开设15分钟的聊天时间,幼儿的话题在“话题排行榜”中进行选择,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把每日团讨活动作为幼儿谈话的最佳时间,让团讨活动本身成为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老师在活动中只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

    

    其次,辩论是运用语言交流表达不同意见的一种经验。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人们往往产生对某一问题不同观点意见,如何恰当地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儿童需要逐渐学习获得的经验。幼儿可以学习运用语言各抒己见;能够坚持个人表达想法;尝试不同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并逐步学习运用策略说服对方。记得有一次,小米拿着教具柜上的一只装饰物“小企鹅”在和小皮在交谈,小米说:“企鹅不是鸟。”小皮说:“企鹅是鸟,你看它有翅膀!”小米说:“它又不会飞,怎么是鸟呢?”小皮马上说:“你看,企鹅有翅膀的,只是藏在了肚子里。”小米一脸不服气,这时小皮说:“那我们去书柜里找找看书上怎么说!”于是小皮就带着小米去书柜里找书去了。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与幼儿之间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进行的简单的辩论。

 最后,我了解到叙事讲述是一种脱离语境进行有组织表达的语言能力。叙说者需要由记忆系统启动与叙说与主题相关的知识、选择适当的词语表达概念、选择适当的句子表达判断、也需要考虑所叙说内容的合理组织(如有条不紊地叙说内容,交待清楚角色、事件背景或前因后果等)、考虑听者的注意力与感受等等。叙事讲述的核心经验是指儿童在发展叙事性讲述语言能力过程中所需要学习并获得的最重要的经验,主要指儿童在学前阶段逐渐使用丰富多样的词句讲述,能够逐步学习有条理地组织讲述内容,同时能够感知独白语言的语境。在蒙氏工作中,我们会引导幼儿进行一些口说语言活动,例如:说真实的故事、问题游戏等,这些活动,都是让幼儿凭借着自己对之前发生的事件进行描述,在考研验幼儿记忆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常我们都会引导幼儿有逻辑顺序的表达,对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的把事情表述出来。

 以上就是我对语言核心经验之口语经验的几点理解。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充分了解孩子才能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孩子制定相应的成长计划,这正是指南中所该提倡的,也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努力的方向。其次:根据孩子现有的口语表达水平成为提供创应设后续语言环境的依据。一个适合孩子的语言环境非常重要。通过与孩子聊天能更好的发现孩子所感兴趣的事物,根据孩子所感兴趣的事物才能创设适合孩子的语言交流的环境,孩子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会更有交流的欲望,让孩子喜欢说也愿意说。最后:帮助孩子形成非常清晰的语言表达思维。通过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聊天,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聊天能够让孩子学会有逻辑顺序的表达。他会从同伴、老师那里学习丰富的词汇,优美的句型,表达的语气与表情等,从而提高说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