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流感潜伏期通常为1-3天,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球结膜发红、流鼻涕、咳嗽及喉咙痛等,儿童还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持续数日全身不适,严重时可致病毒性肺炎或肺部继发感染。流感病毒传播迅速,在养老院、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引起暴发,每年秋冬季为流行季节。
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流感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通过手接触口鼻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
大部分流感会在1-2周内痊愈,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用来治疗及预防流感,减少并发症。在流感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能缓解病症及将病程缩短1-2天。
预防流感我们要做到: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勤洗手,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应用清水和肥皂洗手,时间不少于半分钟。个人生活用品要专用,不要与其他人共用或交换使用毛巾、牙刷、口杯等。
3、注意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多喝热开水,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4、根据天气变化、体育课和活动后的情况,及时增减衣物,并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不到医院探视患传染病的病人。
5、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6、学校加强晨检,发现流感病人要及时隔离和治疗,以减少传染源的存在。学校还会经常对班级进行消毒。
7、接种流感疫苗。注射了疫苗两周后产生抗体,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
8、如有鼻塞、咽痛、发烧、头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时,及早找医生诊治。患上感冒或流感时应戴口罩,与他人吃饭时分餐。
如果已经患流感了,在家里要保持空气清新、流通、阳光充足。可用食醋熏蒸房间。 发热时宜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复感风寒,应多喝开水。 患者用过的生活用具应注意消毒,可用煮沸消毒法或日光曝晒。
等到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一般隔离到发病起一周左右,才可正常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