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器乐 人人展风采
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总校)、杭州市嘉绿苑小学
【项目概述】
根据西湖区教育局相关精神,依据集团工作思路,以进一步创建特色鲜明的学校为总目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普及+提升”为发展模式,通过四至五年的特色项目创建与实施,实现每位学生掌握一种乐器演奏技巧,实现每位学生掌握一种乐器演奏技巧,落实体育艺术2+1文件精神,推进拓展性课程的建设。
【特色举措】
(一)创新校本研修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包括1+X教师技能培训制度、活动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含外聘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发展评价制度、校本课程开发相关制度、指导教师评价制度、经费使用制度等7项制度,以保障特色项目扎实、有效地开展,并对制度实施进行即时调整和修正。
(二)研发特色拓展性课程,深化课程改革
学校在已经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基础上,进行器乐培训相关课程开发,如文三街、文理葫芦丝,文苑尤克里里,嘉绿苑铜管乐和少儿鼓号拓展性课程等(表1),采用本校教师携手外聘教师开发相应的拓展性课程,在使用中即时修订、及时改进。
表1 杭州市嘉绿苑小学音乐学科拓展性课程建设
类 别 | 课程性质 | 具体课程 | 时间安排 |
基础性课程 | 必修课 | 葫芦丝:三-六年级 | 音乐课 |
基础性课程 | 必修课 | 葫芦丝:一、二年级 | 困难班 |
拓展性课程 | 艺术课程(选修) | 小天鹅舞蹈、天韵铜管乐(A团)、天韵铜管乐(B团)、鼓舞飞扬鼓号、葫芦丝(提高)、 琵琶、黑管、长笛、之语合唱 |
周二拓展性课程 |
每一个课程都有自己的课程纲要和方案,在课程的设计上紧紧围绕课程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且通过多种方式的才艺展示,从中收获,并且得到素质的提升。
(三)搭建多元活动平台,营造艺术氛围
1.普及:每所小学1-6年级各有安排进行器乐学习(表2),在器乐进课堂中,均为一、二年级外聘教师,社团课每周一课时人人学习,三年级以上学习时间为基础性课程的音乐课中安排学习,授课教师为音乐教师。授课有课时内容安排,期末进行考核过关。
表2 各小学器乐开展情况一览表
一、二年级社团课 | 三-六年级音乐课 | 拓展性课程 | |
文三街小学 | 葫芦丝 | 口风琴 | 民乐 |
嘉绿苑小学 | 葫芦丝 | 葫芦丝 | 3-6年级铜管、葫芦丝、黑管、长笛、 |
文苑小学 | 尤克里里 | 口风琴 | 手风琴、民乐 |
文理小学 | 葫芦丝 | 葫芦丝 | 丝丝竹韵 |
各校区 | 学生个性化器乐学习:钢琴、古筝、小提琴、二胡、萨克斯等 |
2.提高:在周二的拓展性课程中,组建手风琴、葫芦丝提高班、铜管乐、鼓号等器乐项目,外聘教师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如嘉绿苑小学的铜管乐社团作为西湖区的精品社团,注重梯队建设,外聘了专业的校外指导教师,每周二训练时间进行各个声部乐器的集训,完整乐曲的训练,然后,分为A、B团进行训练。A团为各个声部的优秀学生进行专业合排,参加比赛演出,B团的学生演奏水平提高了可以进入A团。
3.展示:为学生搭建多种展示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庆元旦一年级入队仪式汇报、庆六一社团文化节展示、参加西湖区赛鼓大会比赛、区艺术节器乐比赛、参加杭州市少代会迎宾、西湖区运动会迎宾、学校开学迎新等,展示学校各类社团的丰硕成果,不断提升质量与层次,扩大“一人一器乐”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
(四)实施多维发展评价,鼓励特长发展
1.对拓展性课程实施的评价。 以“项目制”考核的形式来评价教师对拓展性课程开展的落实情况。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成果达成评价相结合的形式,由教导处通过查阅教材编写、巡课、调查访问等,对教师进行考核,对拓展性课程开展“我的社团我点赞”之“我最喜爱的社团”、“优秀学员”等评比活动。
2.构建适合学生幸福成长的评价机制。 开展针对有特长学生——“阳光少年”榜样评选、开展“校园小达人”、“艺术特长生”等评比,力求多维度、多层面地对学生、对他人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基本成效】
(一)学生层面:该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普及了艺术教育,落实了体育艺术“2+1”活动,提升艺术素养,作到班班有乐器声,提高组获得了可喜的成绩:2016年西湖区艺术节,文三街小学获民乐二等奖;嘉绿苑小学民乐、西洋乐分获二等奖,天韵铜管乐社团获区孩子最喜爱社团、精品社团,我们不仅受邀参加了杭州市少代会的迎宾任务,还参加区运动会的迎宾工作,同时在各项比赛上也是小有成绩,如:铜管乐队《Talons of Fife》获区器乐合奏比赛二等奖,区建队节鼓乐队检阅仪式一等奖,赛鼓大会最佳风采奖,区艺术节合奏二等奖;文理小学葫芦丝齐奏获得了区艺术节课堂乐器一等奖;文苑小学民乐获三等奖。嘉绿苑小学沈远卓架子鼓获省一等奖。
(二)教师层面:教师教与研结合,促进了自身专业成长,提升了个人素养和魅力。10余篇论文、课题成果获市区二、三等奖。《天韵铜管乐团》、《丝丝竹韵》等校本教材的开发、试用,提升了教师的教研能力。音乐教师人人擅长一种或两种乐器,参加管理指导的其他学科教师也提高了自己的演奏水平。
(三)学校品牌:学生的自主意识进一步深化,校园艺术氛围愈加浓厚,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为创建学校办学特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浙江在线报道集团学生参加“艺术百校行暨浙江省第三届少儿才艺大赛杭州赛区”海选活动,六一儿童节嘉绿苑小学向全区展示了社团文化节活动,在多家媒体播出。学校开展的许多活动,在各级各类媒体、网络播出或发表发布,提高了学校知名度,提升了学校办学品牌。
【创新启示】
“一人一器乐”特色项目建设已经实施了3年,收获满满,面向未来,面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需要继续思考和改进提升:利用现有的投入、时间、精力,更好地营造艺术教育氛围,为学生搭建更加广泛的展示舞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更多老师参与参与器乐的学习或指导,在1+X师能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