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二年级组:《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作者: 孙梅梅    发布时间: 2025/04/25 16:15:44]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去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妈妈叫小马试一试,小马终于趟过了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巧妙设置悬念,顺应儿童心理,富有童趣,且能引发儿童思考。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老马、小马、老牛、松鼠4个角色,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且富有变化。由于对话内容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也富于变化。“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妈妈是用商量、询问的语气与小马说话,显得温和、亲切。老牛和松鼠说话也富有个性特点。牛伯伯是一位长者,见多识广,说话语气十分肯定。松鼠因为亲眼见到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所以他十分焦急,说话时大喊大叫。这些语句都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课文角色主要围绕“河水的深浅”展开对话,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事理。本课的执教过程中做到了以下几个环节,现分节进行总结:

一、联系经验,思考困难,揭题导入

先谈话激趣,引出故事。再设疑思考。这匹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又是怎样过河的?大家赶快读一读文中的故事吧。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质疑课文题目培养思辨能力。

二、梳理字词,正确读文,梳理情节

字词学习依然是二年级学习的重点。本节课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将结构相近的字归类识记,加深印象。以质疑课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有目的的阅读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达成对课文情节的梳理。

三、角色扮演,感受不同,寻找原因

先画出小马和老牛的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小马的有礼貌和老牛的肯定,思考老牛回答干脆的原因。再次交流小马和松鼠的对话,感受小马的举棋不定和松鼠的担忧。最后对比老牛和松鼠态度,从而发现每个人的意见都是基于自己经验的判断。引导学生站在小马的角度思考老牛和松鼠建议的合理性,从而明白适合别人的意见不一定适合自己。面对别人的应该多加思考。

四、聚焦对话,联系生活,感悟道理

聚焦课文最后几个自然段,分角色朗读妈妈和小马的对话。在妈妈语重心长的语言中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这个道理。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相似的经历。五、借助支架,小组练习,讲述故事;借助提示讲故事是二年级下期的重点。在《玲玲的画》这一课中,学生练习借助提示讲述故事。团体赛课《蜘蛛开店》的教学中,教师有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讲述故事。所以学生对于借助课文讲述故事有清晰的感知。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呈现清晰的板书,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讲故事,再全班展示。教师呈现清晰的评价标准,学生根据标准进行评价。六、书写指导,学生临写,精准指导;书写指导继续是二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将每一个环节落实清楚,就能提升教学的效率。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书写的相关规律,掌握了准确的观察方法。故教师要对本课的重点生字进行指导。如“该、伯、刻、突、掉”。先观察结构,交流要点。接着教师范写生字。学生练写生字,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最后展示评价。


附件:
上一篇: 文三文宣《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下一篇: 文苑二年级组:《画杨桃》教学反思

登录
免责申明:
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总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