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反思
《画杨桃》教学反思《画杨桃》这篇课文以画杨桃为线索,引导学生领悟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的实事求是精神,以及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会呈现不同结果的道理。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以下是我对此次教学的反思。
一、情境创设,激发思维活力
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重要性,我在课堂上引入了实物教学法,摆放了真实的杨桃,并组织学生分组轮流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学生们围坐在杨桃周围,兴致勃勃地分享自己看到的形状:有的说像椭圆,有的认为像五角星,还有的说像被拉长的月亮。这种直观的观察体验,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视角差异带来的视觉变化。随后,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设身处地想象 “我” 在画杨桃时的处境,思考同学们为何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通过情境创设,学生们的思维被充分激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课文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对比感悟,深化知识理解
课文中同学们前后态度的对比是教学重点。我引导学生找出同学们第一次和第二次评价 “我” 的画的句子,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体会其中的变化。第一次评价时,学生们的语气中充满嘲笑与不屑,“不像!”“像五角星!”,读得理直气壮;第二次评价时,声音变得吞吞吐吐,“不…… 像。”“像…… 五…… 五角星。”,还伴随着羞愧的神情。通过对比朗读,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同学们从嘲笑到惭愧的心理转变,进而理解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三、联系生活,促进知识迁移
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组织了 “生活中的多角度观察” 分享会。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从不同角度看自家宠物狗,样子会有所不同;有的说观察教室的黑板,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宽窄也不一样。通过分享,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不同视角,只有实事求是地观察和认识事物,才能避免误解。我还鼓励学生用画笔记录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
四、不足与改进方向
尽管课堂上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引导学生质疑方面仍有待加强。大部分问题由我提出,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提问的时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学生过于活跃,影响了其他同学的表达。今后需要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一次教学都是一次成长。通过《画杨桃》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情境教学和联系生活实际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持续改进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