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家长会感悟,会很感性。不谈成绩,只谈感情。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是我与儿子之间的日常写照。对于陪伴,我想我是努力去做到了。都说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可是我的儿子却太懒,没有用心去体会我对他的这份深情。对于儿子的教育,尽管我付出了很多,但我却是失败的。这令我很沮丧!
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对于儿子教育的失败,我想我也应该从自身去寻找问题根源,而不是一味地去指责儿子。言传身教,这四个字包含的意义很大。我想,儿子性格上的一些缺失,跟我们平时的家庭教育环境息息相关。不错,我是重视他的学习、重视他习惯的培养、重视他树立正确的三观,却没有意识到平时生活中家庭对他的溺爱、纵容,正慢慢在毁掉一个孩子。道理说再多,也不如平时生活中一件小事对他的影响来得大。纵容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错误,却在日后聚沙成塔,造成了恶劣的后果。我的儿子,虚岁已经11岁,却幼稚得跟一个8、9岁的小宝宝一样,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象牙塔生活。每每发现他自理能力很差的时候,我会恼火,会指责他,但这完全是他的错吗?不用说爷爷奶奶对他的宠爱有多深,就连我自己也一样。奖罚不分明,所有的一切,给得太容易,让儿子潜意识里面认为,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是应得的,甚至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的。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都不会去珍惜。我没有教育他,很多东西是要靠自己努力去换取的,而是一味地尽自己所能给他最好的一切。我觉得这是爱他,其实是害他。希望这种自我检讨意识来得还不算太晚,还有补救的机会。
我想,现在我最需要做的就是“放手”二字。为什么我会说放手是最心底的疼爱呢?因为我觉得,只有放手,才能让他不生活在保护伞下,让他有紧迫感,失去安全感的同时,会让他自我协调,会依靠自己本身的能力去达到自己所理想的一种状态。看似放手是一种“遗弃”,事实上这才是来自我们父母心灵最深处的疼爱。适当的放手,我们的孩子才会懂得感恩,才会提高情商。我们总归要让他独立踏入社会,总归要让他尝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总归要让他面对职场的残酷,越早放手,他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才会越强。所以,放手,是最心底的疼爱!
陈老师有讲到,兴趣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是潜力股,总会在自己兴趣所在的领域闪闪发光。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甚至推波助澜。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做了几分?
今天儿子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问我,他的睡前故事我们坚持了多久?当时我一愣,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跟儿子交流书中的内容。婴幼儿阶段,我跟他爸爸倒是很尽责,不管他听不听得懂,都会拿起书给他讲故事,还会耐心回答儿子提出来的十万个为什么。不知道从何时起,睡前故事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自安好的看书状态。我心里理所当然地认为,儿子已经不需要我们给他讲故事,他应该自己阅读自己消化书中的内容。也没有想到跟儿子讨论一下精彩部分,分享一下阅读体验。近两年的课外阅读,我只是负责不停地给他购买课外书,放满他的书架,却没有好好坐下来跟他一起探讨一下,总觉得我跟他看的书类别不同,层次不同,没什么好交流的。就像今天我坐在沙发上翻阅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儿子显然对我看的书很感兴趣,在旁边一直问我,什么叫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不是说以前打仗时候谈恋爱的?我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只是跟他说,你管你自己写作业,看你自己的书,等你长大了,再来看妈妈的书。儿子噢了一声,很失落地走开了。其实,这就是我压根没感受到儿子在成长,没意识到儿子慢慢在进入青春期阶段。他有兴趣的我也没好好跟他沟通。睡前故事,我没坚持;作文投稿,我也没坚持,投了几次以后,就渐渐淡忘了。反省自己,该坚持的都没坚持,儿子会懒惰,容易放弃,我有什么立场去指责他?
今天的感悟,更多的像是一封来自妈妈的检讨信。当然,我希望我的儿子,可以像他的妈妈一样,及时做出自我反省并且改正。在生活学习中,懂得感恩与宽恕。人家若对你付出,你必定要涌泉相报;即使有人对不起你,也要第一时间做好自我过滤,确保自己没错以后,也不能一味去指责别人,要学会宽恕。培养你的情商,好好爱自己,爱家人,爱恩师,爱朋友,爱世间所有美好的一切!因为,心中有爱的孩子才会快乐,你快乐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