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科研师训>烛光絮语>正文

诗歌与建筑

作者:陈黎来源:发表时间:2018-04-02

诗歌提升灵魂的高度,建筑巩固城市的梯度。3月29日下午,402班潘盛唯家长潘龙文先生是优秀的建筑金奖工程师,也是中国诗词协会理事,浙江省西湖诗社社员,杭州市国学传播分会秘书长,2011年出版《当代诗人选集》,及诗文集《东山集》,2015年创办闻道流光国学社。

潘龙文先生这次百忙之中抽空为我班学生讲课,真是我们402班学生的荣幸。今天潘老师上课的主题是《杭州的诗词与建筑》,他以一首袁枚的《苔》为开场白,以一首孩子们朗朗上口的《回乡偶书》为切入点,开始亲切而耐心细致地给孩子们授课。潘老师的课深受孩子们喜爱。402班的48位学生深受喜爱古诗词文化的语文老师的影响,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课外学习了《小古文》和多首唐诗宋词,平时也有仿写古诗词和现代儿童诗,这次在潘老师的指导下,更是遨游了诗词的海洋,兴趣盎然,不亦乐乎。

潘龙文先生不仅是才华横溢的国学诗人,也是优秀的建筑学者,参与过杭州G20场馆建设以及不少桥梁设计施工。他在这堂课中也给孩子们介绍了杭州的建筑,激发了学生爱家乡为建设祖国努力学习的热忱之心。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诗是教人美好与善良的良师,诗是人类灵魂最高洁的圣地,爱读诗,欣赏诗,会写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心灵贵族。诗与建筑素有密切联系,梁思成、林徽因都曾是灵魂与学术的建瓴者。希望三墩小学的学生都能提升诗歌美学的素养,都能成为诗歌的爱好者。

四十分钟的课转瞬即逝,学生们在齐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朗朗读书声中意犹未尽,诗歌之路还在延续,我们不是过客,是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