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科研师训>校本培训>正文

有效收集 智慧解析

作者:张燕萍来源:发表时间:2017-03-15

在导学课的执教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这样、那样的考验,这些前进的足迹折射出一线教师的智慧和辛劳。周一的教材解读时间,我们带着自己的教学思考围坐在一起,本次主题是收集、解析课作本、书本、导学单上的典型错例,并在备课组内进行解析。

组内的老师针对课作本、书本交流了本班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我们发现主要集中在:

课作本的第13页连线题。

14页的做4根通风管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15页的第一题、第16页的23两题。

17页第四题。第18页第二题。

经过分析组内教师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对“单位名称”有效关注,对于解决问题中需要单位转化的题型熟视无睹。2、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对于灵活运用的题型缺乏策略,有的同学只会依据公式依样画葫。3、对于变式练习题解题技巧不够巧妙,甚至答非所问。4、计算繁杂,有关圆周率的计算中出错较多。

面对这样的现状,组内教师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特别是廖老师亲自将一些教学技巧在黑板上进行演示,给大家上了精彩的一课。

解读中我们还交流了目前我们正在执教的导学课《圆锥的认识》这节课中可以挖掘的小队讨论焦点,并这对这个讨论焦点优化交流的核心任务,李海鑫校长、张燕萍老师分别交流了各自的教学感想。

“新荷杯”来临之际,组内教师还探讨了“新荷杯”的赛课问题,希望邬老师积极备战,在新荷杯上的闪亮登场。

“教材解读常态化,教材解读草根化,教材解读有效化”,是我们六年级数学组不懈的追求,我们也将越走越铿锵,因为我们六年级数学组是一个朴实、进取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