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翠苑中学是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公办中学,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组教师们日常教学的重心。每年秋天,学校开设不同主题的读书节,旨在让阅读丰盈孩子的生活;学校的琅嬛文学社曾在杭城中学文学社才艺比拼中获得佳绩;每年都有孩子在各级作文竞赛中获得好成绩。老师们想通过阅读与写作,力求让孩子们慢慢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好,品味文学永恒经典的魅力,然后,用自己的笔写真事,抒真情,用文字描绘生活,用文字传递情感,让简单的文字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
□本期主持 任斌
地平上空的城市
——送给母亲和自己
杭州市翠苑中学翠苑校区
初三(4)班 张楚楚
你的城市,很早以前就是一块田地。你望也望不到边呀,听也听不到大太阳底下的蝉叫声和冬眠树的声音。好像很久以来,一直就是安静。
你难受地哭,开怀地笑,它都兀自沉默,总是不语。但你始终觉得心安。
后来你离开它时,它不说话,你也不出声,就静悄悄地掖着难过。不过,它却放手让你走了,目送着你离开时,它还是安静。
时间久了,你到过很多的地方,看过很多别样风景,那些华丽,你一一尝了。你也努力着前进。未知的事物最是危险,所以你怕着、担忧着,日子也就一天天过去了。
白天走,黑夜来,你累得无法思考,躺在摇晃的床上,还来不及安下心来,那些聒噪的声音就到耳边了,轰轰隆隆,吵吵嚷嚷。明明交替变换从未停息。大概你本来安静,却不愿跟着跑了。你不喜欢机械地生活,你向往自己,你生而宁静。
未曾预料,你在陌生的城市有了牵挂。它同生活一起压迫着你。你不舍得挣脱。那就是我啊,母亲。一旦有了情感的维系,你就变得身不由己。我无疑是一把枷锁,锁住了你年少的梦想。
青春这种东西,它从不等人;思念这种东西,它难熬得要命。尽管这些年的许多事,消磨了你的耐心,你却始终等待着回家。
前路何其漫长,这长长路上的许多事,都不如人意。你常常感到疲乏,且常常受到委屈。不过说到底,艰难险阻不过是折磨你的身体,消磨你的容颜,诚然只是改变了一些外在因素。不断变换的事物中,你的心最是稳固。你的眼里心里,都有你的城市。你时常想着那年安静的离别,很是伤情。
在有我的日子中,你不曾自由。面对很多事情,你常常心里无奈。不过虽然你脾气日渐增长,但仍然清净立世。只是我常常在想,当你的心中不再有这许多牵挂的时候,一定会只身归往,在思念的长流里同安静再度重逢,那时的你,一定想说:你的城市,你回来了。
点评:本文有两条线组成——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但是文章却不是简单的来叙述,而是以抒情的方式讲述着在城市生活中一个母亲为了孩子作出的退让,而她的孩子呢,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感激母亲的付出,感慨母亲的伟大。 指导老师:来飞
我的目光
甘愿为你停留
——读《目送》有感
我的目光
甘愿为你停留
——读《目送》有感
杭州市翠苑中学翠苑校区
初二(7)班 詹王行舟
每次出门,不经意地回首,总会看见一个身影,对着我驻足凝望。是母亲。一瞬间,无尽的温暖涌上心头。感谢龙应台的《目送》,让我读懂了母亲的目光。也好在,还不算太晚。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现在的孩子,就像我们,每每都是在父母及长辈的包容和宠爱中长大的。时常,我们沉溺其中,觉得一切理所应当。甚至,不耐烦他们不厌其烦的叮嘱和唠叨。不曾感受到他们凝视的目光,更别说去关注他们渐渐老去的背影了。
但是龙应台的《目送》,让我幡然醒悟。
那天诸事不顺,在学校里就积蓄了许多不良情绪。傍晚,到家,是母亲开的门。像往常一样,母亲伸手帮我拿书包。我拒绝。母亲一愣,松开手转身走到餐桌旁摆起了碗筷。晚餐,无话。母亲几次欲言又止。餐后,我明白无论如何母亲都会在我一段作业后的休息时递上水果,今天也无异。我淡淡地拒绝了递来的水果,母亲却一遍遍将水果摆上我的课桌。当母亲把水果再一次摆上课桌时,压抑了许久的脾气还是一股脑发了出来,母亲也因为我的举动动了气。不受克制的“战争”开始了,没有人会选择退步的,当时热血冲头的我拎上包就跑出了家门。我也不敢走远,便一个人躲在了楼上的楼道。门开了,我看着母亲连鞋子都没有穿好,匆匆忙忙地出门。一磕一绊,一磕一绊。我望着母亲在淡黑色的夜幕中的身影,想想自己这样无端地发脾气,实在有些懊悔。
想到了外公。那天,一大早,他骑着那早已生锈、伴着齿轮之间生硬的摩擦声的自行车,格叽格叽的就这样来了,给我们送来了他自己种的时令蔬菜。我站在家中阳台的窗前,透过玻璃傻傻地看着,外公老了!虽然他老人家的身体一直还算可以,但弯了的腰、驼了的背,还是暴露了一切。
物是人非。眼前的背影从高大变得佝偻,是不是目送的人该换成我了?
你的目光,一直为我停留。我的目光,也甘愿为你停留!
点评:阅读的意义之一,就是在别人的体验中勾起共鸣,从而反观自己的生活,从中发现自己未曾发现的感受。本文作者的行文轨迹也是如此,从龙应台的《目送》中,读到母爱,读到生命的逐渐老去,再从自己的生命经历中感受这二者。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样的体悟,远比故作深沉的评论要可爱得多了。
指导老师:蔡云双
雨霖铃
雨霖铃
杭州市翠苑中学文华校区初三(1)班 高欣芸
磅礴的雨天,少年的泪水像瀑布般倾泻。溘溘水声,跌进空旷的山谷,绽开的格桑花,宛如我的心情。看那池中,蔷薇盛开,缱绻绮丽,却无心赏玩。缤纷的伞,铺成笑脸状的图案,涌动潺湲。
长长的回家路上,今日,灰昏的天空已载不动阳光的重量。你,还会笑吗?
在雨中,我听到少年的歌声了。像藏族索朗般雄浑的唱腔,在苍穹间荡漾,沙哑的嗓音,在潋滟中摇曳,却听不出是胜者的欢歌或是悲者的哀号。已是初夏,身旁深沉的绿意,却不感倦怠,是丝丝絮潮袭来,宛若七月的九寨,一个妩媚的少女,绝世而独立,绰约多姿,倒映林岚。
在雨中,我看到少年的奔走了。如此稠密的帘幕,一个个,成了深闺中的佳丽,只有他们——放弃了雨伞,奔走在雨幕里,他们踏过的土地,开起朵朵雪莲,那是圣洁的颜色,生机的颜色,便是无悔的青春。
手捧一帘晶莹泪,手握一把苍凉。是青春的梦想,在这里燃烧绽放。我们毕业了——“看那满天的花朵,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有谁会记得这世界它曾经来过?多少年前的今天,又有谁,也在这个雨天,唱着歌,弹着吉他,遥想着童年,却“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青春的街角,转身便消失不见,只留下余温,在鼻尖,缓缓流淌。
望着窗外,点滴霖霪,打在芭蕉之上,将它凝成一首孤苦的乐曲,敲击离人心头痛恨的涟漪;且看窗里,一家人围坐在电视前,谈论着这一日的新鲜事。又有谁能说,雨季就一定是寂寞苦楚的旅行呢? 少年,只如一曲远去的恋歌,唱过,却忘了。多少年后,谁能记得那日的大雨,那日我们一起捧逗、骑车、看蓝天?
点评:青春是一场计日可待的及时雨。在这雨幕里,无论是狂放不羁的还是温婉忧愁的少年们,都尽情地展现出他的生机、力量、情谊、圣洁——本文作者就为我们描述了这样的一幕青春雨。文章流露出对青春的万般感悟和不尽眷恋。本文可以说是字字玑珠,典雅绮丽,运笔如行云流水,涵义深厚,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题目“雨霖铃”蕴含着文章主题格调。 指导老师:孙秀春
郑爸爸
郑爸爸
杭州市翠苑中学翠苑校区
初二(7)班 杨珂航
郑爸爸是我们的科学老师,他的名字叫郑仰赠。说起这名字,真是太有意思了。我刚入初中,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就被它奇怪的发音给困扰了,都是后鼻音,还有平翘舌的变化,念起来舌头在唇齿间伸来伸去,真是太辛苦了。再加上郑老师那不标准的温州普通话,我想他小时候学念自己名字一定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吧。
于是私底下我们几个女生就帮他简化名字。“郑仰”、“仰赠”、郑爸爸(因为他儿子也在我们学校就读)……最后被确定为“郑爸爸”并广泛流传开来,还和一个科学定理有关。
我们学习电解水,正极对应的是氧气,负极对应的是氢气,我想快速把它记住,就用缩写“正氧负氢”。我读着读着,突然感觉有些不对劲,猛然一想,哇塞,郑仰父亲!我一下笑出声来,赶忙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发现。从此,“郑爸爸”这个爱称就被“发扬光大”了。
郑爸爸的课堂,氛围很轻松。讲浮力时,他问:“把张一帆丢进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张一帆说:“这得看我会不会游泳了。”另一个同学说:“那要看张一帆脑子里装的是什么了,空心就上浮。”郑爸爸饶有兴趣地问:“张一帆,你脑子里装的是什么?”对于调皮的同学,郑爸爸也很少恼怒,只是以玩笑的方式提醒,有一次他叫梁家辉上课不要盯着女同学,被梁家辉反抗:“如果郑老师你身边坐着女老师你不看么?”郑爸爸笑笑:“你说呢?”全班哗然大笑。
郑爸爸的穿着打扮也十分有特色,他总爱穿着件白衬衫,背个斜跨包,然后指尖夹着支红笔。再加上皮肤较黝黑,人长得正气,给人一种十足的村支书的感觉。上次运动会,郑爸爸吹着口哨,像交警一般指挥着班级,那种感觉更像了。秋天,天气逐渐变冷,郑爸爸的衣着也转为了深色调。最近穿的蓝格子寸衫、黑棕色外套,被我们调侃到:村支书下岗成为农民了……
我回家跟妈妈说起这些学校的趣事时,妈妈总说我这样没大没小地开玩笑,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劝我“正经”些。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喜欢郑爸爸,喜欢听他上课,古人不是曰过么,“亲其师信其道也”。
社团课,郑爸爸来得晚了,我们就站在窗口等他;下课了,我们就结伴蹭到办公室,看看郑爸爸在不在,在干什么;课余时间,遇到他摆弄手机,我们就上去笑哈哈地提醒他:“不要边走路边玩手机哦,这样有伤视力。”
我觉得,有郑爸爸的初中生活真是太美妙了。有时候我会想,我都初二了,毕业了怎么办?还会遇到像郑爸爸这么有趣的科学老师吗?
点评:在外人眼里,初中生的在校生活是枯燥无味、苦不堪言的,但其实,学生能找到自己的趣味点。本文的作者就有一双发现趣味的眼睛,有一支能描绘趣味的文笔。对喜欢的一位老师,从名字到穿着,从课堂到课外,她能揣摩出很多笑点来,所以,她的校园生活便是轻松、诙谐的。 指导老师:蔡云双
《今日早报》网址:http://jrzb.zjol.com.cn/html/2015-11/03/content_3195319.htm?di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