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学校的核心 学校是孩子的舞台
记杭州市第二届教育科研重大课题成果展示活动
(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专场)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是省城一所高质量的初中,也是一所锐意改革的名校。2000年,我们提出了“按孩子想象构建学校新样态”的理念,近20年来,从单项改革到整体改革,从教学改革到课程改革,我们一直在路上……今天,学校初步形成了以“五大解放”为标杆的初中学校新样态。
2018年5月29日,为进一步杭州市中小学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推广和展示一批教育科研重大课题研究成果,提升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杭州市第二届教育科研重大课题成果展示活动(十三中教育集团专场)在十三中校区隆重举办。浙江大学教授、博导、原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本课题首席专家方展画,西湖区教育局局长马冬娟,杭州市教科所副所长沈美华,杭州市教科所、本课题联系专家王曦主任,杭州市教科所陈万勇研究员、黄泽军阮青青主任,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学研究部主任、特级教师王斌主任出席了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杭州市各区县市科研室主任、学校领导代表以及西湖区各学校分管校长和科研主任代表参加了活动。
为了全方位展示我集团杭州市重大课题《五大解放:构建初中学校新样态》研究成果,展示活动由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副总校长庞中治主持,共有六个环节组成:
学为中心 “五大解放”创新样态
首先,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屈强,代表课题组汇报了课题成果。
什么是初中学校新样态?
如何践行五大解放行动?
屈校长开门见山,直接抛出了课题的核心内容。
从2000年提出“按孩子的想象构建现代学校”的概念,到2018年完成“‘五大解放’:初中学校新样态”的研究实践,学校始终坚持“学为中心”的理念,提出“让活动成为课堂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让每个孩子都获成功”“让创新成为课题灵魂”的具体践行思路,逐渐形成“孩子是学校的核心,学校是孩子的舞台”的办学思路。
学校的课改之路,经历了从单项试验阶段到整体试验阶段,现在已经升级到了深化课改阶段,我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合作学习,而是全面展开了个性学习,在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开展整合学习、微课学习、走班学习,并全面开展拓展学习。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最让人振奋的是教师理念、学生学态和课题生态的三大变化:教师从专制教学到民主教学,学生从依赖教学到自主学习,课堂从固有模式到混合学式。
构建孩子想象的课堂,构建自由灵动的课堂、构建适性发展的课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让不同层次学生在学校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已经成为十三中人的共识及共同追求目标。
杭州市教科所王曦主任高度评价了这个课题:这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实践,理念之后有大量的理论支撑,是十三中教育集团十八年课改实践的总结。
她说,在蹲点观察中,我见证着整个课题在一次次的论证和实践中,一点点丰富起来;特别让人佩服的是,十三中的各位校长以及中层干部,亲自参与课题,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产生了智慧火花,整个课题的撰写也是由校长们和中层干部亲自完成的;汪建红校长是理科老师,理性办学,现在屈强校长室历史老师,今后更加注重人文,我相信通过在这个课题的引领之下,十三中又会有一个新的转变,将在人文方面有新的亮色。
数学与桥 “五大解放”激发智慧
来自G20峰会的特别报道《杭州与桥的故事》,启动了甄南南老师与孩子们的《数学与桥》的奇妙之旅。
孩子们接受了一份特别的委托:为杭州设计一座长10m,宽4m,载物后高于水面4.4m的水上巴士能通过的对称拱桥。
从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出发,甄老师领着孩子们一步步完成了设计的数学建模,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分析题意,设计草图,验证可行性。在沉浸式的学习中,学会“用数学的样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学研究部主任、特级教师王斌主任这样评价这堂展示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变成为数学问题,在合作中建立数学模型,创意无限;同时,这堂课整合了数学、科学、工程学、美学等学科,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激发孩子们区拥有梦想,追求梦想。
先开枪再瞄准 “五大解放”助力突破
集团负责教学的马锦绣校长、负责德育的邓敬东校长、负责科研的陈苍鹏主任、教研组代表林慧芳老师、班主任代表朱亚萍老师,分别代表集团各工作团队展示了校本研修沙龙。
“我们做课改,是先开枪再瞄准。干部们先干起来,其他教师自由跟上。”陈苍鹏主任这样形容集团的课改过程,“等到课改的效果出来了,愿意尝试的老师渐渐多起来了,课改就逐渐推展开了。”
“我们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走红地毯,”邓敬东校长笑噱地说,“我们有很多非常出色的社团,我们的社团自由灵动,自适发展。最热门的社团,像买房一样,需要摇号。”
“我们有探究课堂,有走读课堂,有发展课堂。”马锦绣校长骄傲地说,“我们的高效课堂,有六环六化,我们以环促学,环环相扣,达到唤醒沉睡潜能,提升课堂效率,彰显生命精彩的目的。”
“曾经有一位参加过《影视史话》拓展课学习的学生,在毕业后给老师写的一首诗:‘影视缤纷舞天下,无敌渊源道史话,千百流逝芳华尽,亿万消融玉影存。’我想,理念解放,是否真正以学生为核心,还有谁比我们的学生更有话语权呢?”林慧芳老师动情地说。
“如果要从评价的角度谈变化,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在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多元化后带动评价方式多元化,可以说是智慧与个性并存。”朱亚萍老师自信地说,“我们的评价关注日常、关注过程,多维激励动态激励还与能时俱进,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学生的自我突破!”
浴火重生 “五大解放”引人深思
“生源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育改变了什么?”
浙江大学教授、原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以这样的开场白,引起了所有与会代表的深思。
“就学校教育而言,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事实上已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枷锁,当下教育中出现的种种乱象,究本溯源盖因应试教育使然。因为,在社会已进入信息化、多样化的今天,在个性化发展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学校教育亟待反思,亟待做出变革,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在这个意义上,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的探索就具有格外重要的价值。”
“十三中几年前就十分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口号,‘按孩子想象构建现代学校’,这需要勇气,当然更需要自信。事实上,十三中的其他几个‘解放’,都是 ‘按孩子想象构建’这一理念的逻辑演绎,是在‘按孩子想象构建现代学校’的框架中形成的。”
“基于这一理念,分层走班、合作学习、翻转课堂、探究课堂这些新的学习样态才能在这所学校行得通,进而在与其他学校无异的一方校园里深耕,才能让我们浓浓得感受到学子们洋溢出来的勃勃青春活力。通过‘五大解放’的探索与实践,读者也许会欣喜地看到十三中悄然发生的种种变化,尤其是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 ‘逆袭’。”
“我相信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的改革与探索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坚信在‘五大解放’的旗帜下学校的明天会更灿烂,并且因灿烂而更辉煌。”
基于“孩子是学校的核心,学校是学生的舞台。”理念下的五大解放行动我们已经在路上,以后我们仍在路上,正如方院长在所说:虽然这些变化可能还是不够彻底,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改革势能和创新意义却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