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一年一度的杭州市翠苑地区“五+1”教师联盟活动如约而至。美术专场围绕“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堂中的厚植与传承”这一主题开展,采用“卷入式”的教研模式,从确定教学内容开始,到组织教学,反复研磨教学环节,直到活动当天进行课堂观察、分析诊断,所有美术教师共同参与,沿着“实践—反思—提高—再实践”的思路螺旋上升,获得成长。
4月22日上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幼部主任、省美术教研员冷莹老师,西湖区美术教研员姜冰洁老师莅临指导,与六所联盟学校的美术老师们共赴这场美术的盛会。


为实现“全卷入”,六所学校的老师们围绕三年级下册《山外有山》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前两天抽签确定当天执教老师。我校虞晨阳老师幸运地被抽中进行课堂展示,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美术组的全卷入教研过程吧!
自4月初接到活动方案起,我校美术组便充分利用周一下午业务学习时间、周四上午教研活动以及平日大课间、午间等空档时间对《山外有山》这课进行热烈地研讨,基于三年级学情,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基于传统文化的渗透等,不断进行头脑风暴,整理出不同思路的教学设计并逐一深入思考,老师们的多元智慧集合,给予了本课多角度多维度的教学思考。



在积极筹备的过程中,蒋晓校长、徐宏燕副校长也齐上阵,全程参与了虞晨阳老师的磨课、试教活动,亲自尝试课本中的水墨浸染法,并针对这一方式提出了不同的课堂设计建议与思路,带给了虞晨阳老师很多灵感与帮助。

虽然最终课堂呈现没有选择水墨浸染的方式,但不断探索、体验、推翻、再次尝试、思考的过程,却是整个教研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让我们一起走进虞老师精彩纷呈的课堂来看一看吧!
首先,虞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走进明代项圣谟的山水画中,激发孩子们对水墨画的学习热情。其次,通过体验墨色游戏、探究笔法等逐步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掌握墨色的干湿浓淡,了解山色浓淡虚实的变化。最后,请学生回忆印象中最深刻的那座山,回归到生活中,并尝试对照着祖国山川的摄影作品画一画山,表达自己“心”的感悟。


本次研讨活动可谓“干货”满满,老师们不仅获得了自身专业上的成长与提高,也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更多新的理解和思考。著名国画家陆俨少先生曾提出:想要在绘画上有所提升,除了生活、读书、写字以外,还要做到“四多”,即多画、多看、多听、多说。
后期,我们美术教研组将汲取专家的建议和指点,继续秉承此次活动“卷入式”教研的理念,进一步对本课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力求让课堂变得更可行,师生的成长更可见、可期。
我们相信:“山外有山”,学无止境,研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