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培训材料(一)——你会课堂展示了吗?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教育科研>科研资料
更新时间: 2012/05/28
阅读( 0) | 评论(0)

学生了解小组学习要求,但关键还得教师贯彻落实,对老师而言,无论是导学模式,还是助学模式,表现的形式是小组活动,突出高效学习的核心程序是学生的展示,从教的层面来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把握一些关于展示的基本策略。

一、这些问题在你的课堂中有吗?(课堂展示存在的问题

    1我们的课堂展示主要表现单调的对话形式,如单一集中型对话、串联顺延型对话、纠错订正型对话等,主要特点是一人说大家听的明星展示,无非是把教师的一对多变成了教师帮助下的学生明星的一对多,没有起到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并有多种形式的作用。

   2有些展示活动只是虚假的繁荣,造成狂欢流行病,如:动机盲目症―――没有目标,不问效益,为展示而展示;内容肤浅症―――机械性记忆,片段性阐述,缺少线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行为单一症―――老师问,学生答,或学生板演,教师评价,变形琐碎问答;轻度跳动症―――重展示轻倾听,重表现轻学习。

   3教师的五种口头语也是制约学生展示的重要因素,例如我找个同学来答这个问题”——学生单一展示;“…或者说…”“…换句话说…”“…由此而可见…”——教师自己展示;从这排开始,one by one”“…下一个…”——教师策划的最低效展示;这是××××市中考题,这道题很难吧!”——教师最差劲点评;这是×× ××,是什么?!……”——教师的神马浮云激励展示。

    各位想想看,我们是否说过类似以上五句的流行语

二、我们需要了解的问题(课堂展示认识的问题

    生命以展示而自信,课堂因展示而精彩展示作为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展示效果的好坏决定课堂高效的成败。

展示哪些内容?

第一,在资源许可范围内,尽可能追求展示内容的全面化,让预习生成的所有资源公开,让师生互动的舞台足够大。

第二,若资源不够,展示内容必须取舍,那么,比展重要。教师在分配板书展示任务时一定要根据预习情况,选出典型性错误,作为第一展示资源。

第三,展过程比展结论重要。要尽可能压缩课堂板书时间,把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让其充分地辩论、对抗、质疑。

    展示要高效,小组保障最重要。作为团队学习的基本单位,小组是没有围墙的小班。小展,在组内完成;大展,在组间进行。小展,在小组成员个体预习的基础上,扩大本组已掌握知识的面,形成团队竞争力;统计暂时不会的问题,作为团队的质疑资源。

    大展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种:板书,把内在认知冲突外显化;纠错,通过师生小组间的相互纠错,实现知识的高效落实;点评,是展示的第三种形式,通过点评,实现对知识理解的提升。点评的主体多数情况下是老师,但也不一定,只要学生有表达的诉求,就让他点评内容开放,是展示的第四种方式。开放,就是打破预设,让生命、生活回归课堂。小组间对抗,是展示的第五种方式。对抗中,小组成员并肩作战,彼此认识到对方的价值,团队在对抗中形成;对抗,是激烈的学习状态,无论是直接对抗的双方,还是观点倾向明确的其他小组之间,会全身心投入,这是学习的巅峰时刻。质疑是展示的第六种方式。质疑,不仅让课堂更有活力,更重要的是,质疑培养了学生的批判精神。

三、如何组织课堂展示?(课堂展示的有效方案

    主要方法是通过拓展对话方式,完善对话流程,丰富展示形式,进而升华展示境界。

1、先期对话:此方案将解决问题的核心置于症前,意即解决好自觉与预习是实现有效展示的根本。预习指导具体明确,预习内容有梯度、有系统性,预习方式注重自主思考,进而形成体现思维过程的个性化见解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互动交流、完善认识并合作备展。

2、多元对话:不论采取何种展示手段,传统的师生单一集中型对话形式依然是当今课堂的主流成为制约展示效率的最大瓶颈。而倡导多元对话,丰富展示手段,可以升华课堂展示境界。

    例如,针对基础性字词知识,部分同学可以板演出题展示(每组一个黑板固定展位),可一部分同学做题展示,再一部分同学评价展示,其余同学互相提问展开。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所有同学都进行了符合自身实际且将知识最大化的展示。

    再如,预习中指导学生针对重点知识建构知识树、撰写小论文、模拟出试卷,形成丰富多样的文本材料,展示时以张贴的形式展出,互相观摩,互相评价,实现信息最大化摄取。

    又如:针对具有个性和体系化的问题,组织巡讲型展示,安排学生深入各组讲解,其他同学倾听、提问、质疑、评价等,生生多线条对话,这样做有利于打破师生一对一主客体对话模式,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媒介的多元对话。

    我们主张改变以语言阐释为唯一手段的对话方式,注入写、展、评、演等诸多表现形式。这种改变将课堂展示由单线变成多线,进而形成一个网,以实现展示集约化,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高端对话:课堂展示最大的问题是处理好未知欲与表现欲,即学习型展示与表现型展示的关系。用启发思维的教学方式激发求知心,以丰厚科学的教学活动促进表现众人欲,以充满挑战的展示方式增强创造力。内容精当,方式恰当,引领得当,各种学习关系并非矛盾,而是和谐统一,学得用心,展得激情,浑然一体,相辅相成。

4、规范展示。有些课堂不讲展示规范,只关注内容和环节的推进。学生不规范的展示习惯,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再容忍不规范展示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制定明确的展示规范要求,培养学生规范展示素养,强化展示规范评价,是完善导学互助课堂的基本要求。杜郎口中学课堂展示歌大家都比较熟悉: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能帮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相信对我们培养学生语言展示习惯会有帮助的。

从我校近期各班汇总展示的经验来看,我校可以制定以下五种展示规范要求:

第一、语言展示规范。

课堂展示的基本要求:

我自信,我最棒;胸挺直,头高昂;面向众,可脱稿;嘴里说,心中想;

大方讲,手势帮;吐字清,声洪亮;用心写,可以演;展示完,忙退让。

    第二、展示行为规范。

1)在座位上展示规范:回答时,迅速站;手捧书,面向众;声洪亮,口齿清。

2)在黑板前展示规范:

迅速起,趋步前;站位适,不遮挡;面向众,手指点;

声洪亮,口齿清;言语精,中心明;修正时,彩笔描;

展示完,询意见;道个谢,鞠个躬;懂礼仪,掌声起。

    第三、展示时间规范。

    展示环节一般用时30分钟左右,每个小组展示不超过5分钟,板演用时一般不超过5分钟,学生讲解一般提倡1分钟表达(1分钟,200字),最多3分钟。学生登台或回位不超过5秒钟时间(建议离展示位置较远的小组边走边说,趋步向前)。

    第四、板演展示规范。

大小:学生板演必须写5-7.5cm见方的字,视觉效果最好。

格式:注重学科要求,体现学科文字格式语言,兼顾细节。

布局:字不在写得多好,每行每列布局正规、美观大方。

画图:学生可以自己画图并作出标注。

色彩:板演正文用白粉笔,修改用彩笔(蓝),评价强调用红笔。

第五、展示秩序规范。

     维持纪律一二号,秩序井然显水平;三号学生多激励,能力需要勤锻炼;

     二号学生来补充,展示能力同提高;认真倾听寻异同,准备要点能发言;

     基础问题用抢答,三号四号有机会;同级组员能纠错,质疑评价是保障。

     有了展示规范要求,还得培训教师和学生,只要坚持下来就是习惯。

5、形式多样。

一般的课堂上,展示除了板演就是讲解,展示形式过于单调。要促成展示形式的多样化,一是导学案上要有预设和指导,二是课堂要进一步开放,三是要有展示形式评价。展示形式要富有创意,诸如:一板(书),两读(朗读、诵读),三歌(唱歌),四演(表演),五画(图、画),六舞(舞蹈),七作(文),八操(操作实验)等。让学生在狂欢中尽享快乐和自信。

    四、课堂展示时要怎么说?(课堂展示的语言引例

    在小组展示规范的基础上,对小组语言的培训引导就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建议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参考以下示例语言,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1组长展示语言培训示例

① 我们小组的问题是xx,哪个小组来帮帮我们?

② 你们小组的讲解不够透彻,下面请听我们小组XX的讲解。

③ 我们小组展示完了,有请下一个小组继续展示

④ 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组的XX为大家表演

⑤ 上一组展示的很好,但我们的展示更精彩,请大家欣赏

⑥ 我们组展示的棒不棒?5组,为什么你们还不展示啊?

5组说)其实我们组早就准备好了,只不过想在最后给大家一个惊喜,下面请看我们组的展示。等等。

     2、组长总结评价语言培训示例:

我们小组学会了xx重点知识,解决了xx问题,我们的收获是xx,我们的疑惑是xx

我们小组主动展示xx次,举手xx次,共得分xx分,表现突出的是xx

我们小组这次3号或4号的贡献是xx,他们表现的优点是xx,希望他们下次继续努力。等等。

    3、组员展示语言培训示例:

① “我们小组是这样认为的xx”

② “我们认为……的意见是对的,但我有补充xx”

③ “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页,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我们组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如下:xx”

④ “请同学们看黑板,对这道题我们组的解题思路和过程是这样的:××,你们有什么高见请提出来,谁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吗?

⑤“我的讲解完毕,大家还有疑问吗?等等。

    实际上,从教的输出与学的反馈来看,课堂的本质在于内化和外化的统一。内化的充分才会有外化的潇洒,外化的表现才能加深内化的理解。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提高内化和外化统一的效率,展示就是沟通桥梁。

(以上部分内容改编自 中国教师报第48期《展示是单一集中型对话吗》作者葛小丽、杜金山、于春祥)



 

杭州市丰潭中学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33010602002719号

杭州市丰潭中学 (C)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市丰潭中学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33010602002719号

杭州市丰潭中学 (C)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