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学生目前的主要问题仍然表现在:重计算题,轻实验题;重记忆,轻观察;重老师讲解,轻独立思考。总之被动、依赖心理较强、粗心大意失分严重。针对上述这些情况,我们的教学重点准备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2)实验与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现象观察、分析和正确结论;
(3)在实验技能上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知道使用的器材。会操作、会观察、会设计记录表格、会分析实验结果。
复习资料的安排: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以《全效学习》配套使用为主;第二轮专题复习,以作图专题、计算专题、实验探究专题和综合能力专题的整理资料为主;第三轮综合训练,复习卷为主。
分层辅导方式:在平时的测试和专题复习时,尽可能多地练习不同形式的题型,加强答题方法、技巧的指导,尽量减少学生对综合能力题的恐惧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指导:上层生,在平时的测试中要求其解题的速度要快、正确率要高、解题过程要规范;中层生,在平时的测试中要求解基础题目的正确率要高,尽量不要落下一些题目不做,解题过程要规范;下层生,在平时的测试中要求其能做的基础题目不能错过、解题过程要规范。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应试能力。
注重对中等生的“拔高”,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关注:
(1)关注落实情况。
(2)关注课堂表现。在课堂上老师要多提问,及时消灭错误概念,有效地及时地帮助学生甩掉错误“包袱”。
(3)关注作业质量。可以采取面批的方式,逐题改错,逐题点拨,及时讲评。
(4)关注思想动向。老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表扬与批评兼而有之,使学生能正确地评估自己,具有合理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我们要逐渐培养学生具有以下两个好的学习习惯:
(1)良好的听课习惯。要做到能够专注的听讲,有完整的笔记。
(2)良好的思考问题习惯。要做到会审题,会标注关键的词语、重要的已知条件,会用作图的方法,展现科学图景或者题目意图。
(3)良好的复习习惯。要有作业和“备忘录”,及时的复习、巩固和提高。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工整的作业是不够的,还要逐渐培养学生提高作业水平,保证有“正确的作业”和“完善的备忘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