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课标 聚焦教材 抵达高质量教学现场 ——记秀水校区期初备课研讨活动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8/31 16:17:38]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2022版)》的发布,强调课堂教学从“教”走向“学”的转变,基于新课标的要求,8月30日下午,文一秀水各个教研组长在开学第二天带领组内老师开展第一次教材解读。

一、更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育观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2022版)》将在今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随着2022版新课标的落地,各教研组在暑期开展了学习新课标的活动。课程改革体现的理念是,把孩子创造知识、探究世界的过程转变为今天的学和教的过程。让孩子创造着长大,而不是让孩子长大了再创造。课标的学习将一直伴随着我们。

二、精准分析,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学生,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学习目标,并分解到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对应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过程诊断的跟踪与达标检测是目标达成与否的直接反馈。在吃透学情的基础上,以及找到影响学生成绩提升主要因素的前提下,围绕以下三点来思考和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策略。1.本学期要坚持上学期哪几个方面?如何保持?2.本学期要改进上学期的哪些方面?3.改进配套措施是什么?

语文组围绕“新课标”展开期初备课研讨活动。各备课组针对本组的师资、学生情况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紧扣学段特点,教学重点,分析教材,设计作业。同时,结合区命题改革形式,研讨命题方向,做好组内的分工和教学工作的统筹安排。



美术组结合新课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进行解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引入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将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英语组所有成员从教材内容分析、单元学情分析、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分析、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形成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度解读。

三、明确目标,形成正确的教学观

教学进度是一学期教学工作的依据,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做好学情分析,做好教材分析,列出教学措施。学习学科标准,以单元为单位确定学科素养、渗透跨学科素养及统整核心素养,做好学科教材对应课标解读。在浏览全部教材、制定教学进度表进行整本书备课基础上,做好单元备课。

数学组基于单元视角,关注单元的学业要求,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核心素养等方面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单元目标,做到胸有成竹。

四、精心设计,形成有效的质量观

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是整堂课的起点,抵达学习目标是教学终点,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任务驱动,分解学习任务,确立学与教的方式方法,形成有效课堂。

科学组魏强老师解读了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将教材中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四个板块与科学探究六要素一一对应,让教材变得更具操作性,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王碧青解读了三、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和《声音》,对教材中的内容安排先后顺序进行了分析,通过更多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感知科学的魅力。刘霞老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重点分享对五上《光》单元的深入思考,如改进“光照射烟雾”实验等,从细节出发,努力创建高效课堂。陈煜昱老师结合四五六年级教材第一单元的内容,分析了如何根据信息科技新课标要求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分层设计任务,提升学生素养。

体育组分析本学期考核内容的教学重难点,围绕新课标指出的明确课堂运动负荷要求,每位老师根据自己任教的年级,探讨了多样性、趣味性、补偿性的体能练习项目,如支撑石头剪刀布、登山跑、开合跳、tabata等等,确保每节课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争取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

音乐组结合五六年级学生音乐学科学业质量检测。关注学生笔试能力、小乐器合奏组合、课堂乐器(竹笛)演奏、歌唱情况,结合课堂教学及时跟进,使得学生各方面做到全面提升。


数学组基于“双减”背景,聚焦单元课时作业。针对单元每课时10分钟作业设计开展主题沙龙,以抽签的形式,本学期任课教师分析课时作业,上学年任课教师点评,老师们在这样的互动活动中,对作业设计有了更深入的学习,为后续课堂教学服务。


新学期新气象,不要让开学变得平庸琐碎,不要让纷繁复杂的事物湮没自己。让我们静下心来,运用自己的智慧,集全体教研组成员智慧,将希望植入孩子心中,带领他们勇往直前。

 

 

 

文字作者:张冬萍

图片作者:各教研组


上一篇: 基于单元视角,设计有效作业 ——记秀水校区数学教研组期初备课
下一篇: 文一街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简报(总第80期)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