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研训

分类: 教学研训 点击数:0

 

杭十五中:  把握竞赛契机,提升语文教学能力

——记杭十五中语文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区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

 

6月3日下午13:30,为充分发挥教学竞赛在提高年青教师队伍素质中的积极作用,切实提升我校语文组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我校顺利举办语文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区2020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

此次参加比赛的青年教师有陈亚岑和张敏两位青年教师,她们竞赛的内容为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山水画的意境》一课,采取“课堂模拟教学+教学理念阐释”的形式。课堂模拟教学主要量化考评执教者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与方法、语言教态、教学效果等方面。教学理念阐释则包含教材解读、学情分析、目标定位、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教学重点难点、方法选择等。

比赛中两位青年教师沉稳老练,各施所长,呈现了两节各具特色的语文课堂。陈亚岑老师从题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于“梳理思维导图”、“品析诗词例证”以及“仿写诗词例证”等教学环节中逐一推进课堂,最后通过迁移学习方法,拓展“意境”内涵。张敏老师则采取趣味导入的形式,引导学生先判断山水画的特点。再通过“画思维导图,抓核心要素”、“品析诗歌意境”、“赏析山水画意境”等三个环节层层剖析课文,领悟“意境”内涵。同时,张敏老师于作业布置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两篇同质文章,深化所学内容。

赛后,评委老师们结合竞赛评分标准,针对两位参赛教师的展示进行了中肯的点评及指导。骆欣苗校长首先结合自己的授课经验,指出该课文从议论文层面入手,可以融合部分中考考点,如文章的第三段,从命题研究角度讲,与中考的古诗赏析题型有相近之处。接着,骆校再从教学目标设定和授课内容两个层次对两位参赛老师的课堂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陈亚芩老师在环节设置上可以更精细,如第一环节可以转换成预学单设计,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此外,课堂中文本解读内容应花大力气。而张敏老师教学体量有些大,建议做一定取舍。同时作业布置环节指向可更清晰些,另建议意境内涵品读的范围可作适当地压缩。

姚立丹老师则从两位青年教师各自课堂特点出发,总结两位老师的课堂前者偏理性,后者偏感性:陈亚芩老师教学思路清晰,但部分环节学生活动没能完整呈现,颇有些遗憾;相对而言,张敏老师课堂活动丰富,但在部分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和本文的教学重点略有所偏离,建议作些微调整。

王玉莲老师则指出两位年轻教师的共性:可能是因为准备时间较为仓促,两位老师均没有更好地立足文本,沉浸文本,吃透文本,围绕作者是如何层层阐述进行探讨山水画的意境这一教学重点,导致学生的活动效果没能水到渠成,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同时建议两位老师于教学细节处下足功夫,无论是学生学情的预设,还是板书的精心设计,均需精心打磨,力求达到最理想的展示效果。

最后,赵卫群总校长在肯定此次选拔赛意义的基础上,对该篇文本教学和两位教师竞赛表现分别作出了精彩的点评。首先是针对该课文的教学,赵校特别强调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三个问题入手,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本文的三级教学目标。如知识与能力方面,本文作为文艺评论性文章的特点是“层层阐述和思路清晰”;过程与方法方面,运用掌握圈画法,梳理材料和观点的关系;而在情感方面则是判断诗歌和画作的意境。

对于两位老师的竞赛表现,赵校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以及教学技能比赛特点展开评价。她指出目前两位青年教师在文本细读上仍有较大的欠缺,各环节间缺少文本实例和过渡,过于强调学生运用。同时在课堂活动设置上应有高潮,需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真正向“学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同时赵校还与大家分享了曾担任评委时的宝贵经验,指出在参与教师技能竞赛时,教师要尽可能呈现教学亮点,通过板书设计,朗读体验等各种方式使课堂更加丰满。

评委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让两位参赛老师收获颇丰,信心倍增。陈亚芩老师在活动后说道:“今天下午是我第一次参加无生上课的比赛,多少有点忐忑。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发现了不少教学问题。但这些绝不会挡住我前进的脚步,我觉得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笔绝好的财富,这些问题定会鞭策我今后不断地朝更好地方向努力,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另外,本次活动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每位评委老师毫无保留地分享教学智慧:这样的头脑风暴模式激发了我的教学思维活力,既让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教学灵感。我非常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从而实现自我教学能力的的提升。”张敏老师也说道:“本次活动受益良多,首先让我更加明确了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很重要。再者,如何真正把教学重难点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让教学有的放矢。还有结合学情确定怎么教,对学生的即时评价的呈现要多样化等。同时,她很感谢语文组同仁们的倾情支持,助力我们年轻教师突破自我的教学瓶颈,从而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

此次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既为区赛热身,也为我校青年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营造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教学氛围,对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initpintu_副本.jpg


通讯员:陈奕冰   审核员:王玉莲

                                                   20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