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教工天地>教研活动
学思课堂展新意 新苗破土展锋芒
作者: 来源: 日期:2025-03-25
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杭州市政苑小学和秀水小学迎来了“新苗杯”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展示教学成果,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场教学活动的精彩瞬间,领略新时代青年教师的风采与活力!
语文场1
教师们的课堂都以鲜明的趣味性和深入的思辨性为核心,激活学生内在的认知动力,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白冰滢老师带来一堂《光荣的少先队》,课堂上,她利用Ai技术,将少先队精神变成种子种进孩子心中。
韩婷老师的《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通过现实问题和具体案例,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进行了培养。
王洁老师带来的《教室盆栽我做主》,通过师生交流,帮助学生突破计划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同时出示《探究计划星级评价单》,真正做到了评价先行。
陈毓宁老师带来《猫》一课,每一个学习任务环环相扣,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分工有序,讨论热烈,汇报精准,体现了学与思的相结合。
曾水清老师作为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对授课教师进行了深入而专业的教学点评。他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深入阐释了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的核心要义,强调教师应当深入理解教材编写者的课程设计意图,把握文本的内在逻辑与价值导向。
语文组2
五位教师以三年级下册《肥皂泡》与《童年的水墨画》为蓝本,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展开了一场别出生面的教学研讨。
《肥皂泡》
吴雅妮老师的课堂犹如一阵春风,孩子们不仅领略了文字的魅力,更亲手体验了吹泡泡的乐趣,使得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而生动。
王瑶烨老师则匠心独运,她引领学生走进肥皂泡的世界,探索其制作的奥秘,感受冰心笔下那份纯真的童年欢乐。
俞佳玲老师巧妙地引入了哪吒这一角色,借由哪吒与太乙真人的互动,一步步揭开肥皂泡的秘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科学与文学的美妙结合。
《童年的水墨画》
王乙淏老师通过亲手绘制的水墨图景,辅以深情并茂的诵读,她将童年的乐趣栩栩如生地展现在黑板之上,让学生们收获满满的知识与快乐。
贾欣然老师的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一次次智慧的碰撞中,学生们不仅领悟了水墨画的独特韵味,还体会到了诗歌语言的灵动之美。
大禹路小学的张丽敏书记对这五堂课进行了精辟点评。她高度赞扬了各位教师的精心策划与创新设计。同时,张书记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强调深入解读教材的重要性,明确编者意图、教学思路与学习路径;针对难点词汇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数学组场
数学组聚焦“图形与几何”领域,以“学·思”为抓手,引导教师聚焦课堂、研究教学、改进教学行为。
姚星辰老师的《认识轴对称图形》一课以陶瓷瓶为引,通过判断、探究、创造轴对称图形等任务,让学生深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徐舒婕老师执教的《认识轴对称图形》一课中,通过小组合作和富有创意的再创作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精彩。
在《三角形的认识》课堂上,闻雯老师从三角形引入,通过比一比、围一围等活动,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中发现了三角形更多的奥秘。
廖琪老师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巧妙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易懂的课堂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章佳豪老师的《量面积》一课,从日常生活引入面积的概念,学生经历不同单位标准量面的过程,感悟到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仇兰英校长为本次数学组的第一场“新苗杯”活动进行高位引领,通过对话课标,阐述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新变化,并且提出转变教学设计的视角以及学习方式的视角。
冯卫芳校长为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冯校长充分肯定了每位老师的优秀展示,强调数学的课堂需要活化学生,用不规则打破规则,再重新建立规则。
综合场
综合学科的教师们精心准备,发挥学科特色,打造出有笑声、有碰撞、有成长的活力课堂。
万志娴老师的《第四单元A Let's talk》一课,通过“早餐文化探索之旅”主题串联教学全程,通过分层任务设计引导学生掌握"I'd like some..."核心句型。
陈伟婷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以“世界早餐博览会”为情境载体,学生化身“小小营养师”,真正实现从课堂学习到生活实践的跨越。
赵文怡老师指教的《电影的始祖——皮影》,以皮影戏为载体,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手段。以“光影剧场”展演收尾,演绎《哪吒》故事。
在高旭东老师《数据校验》的课堂中,学生化身为“小小侦探”,在破解案情的过程中,学习身份证校验码、奇偶校验和格式校验的三种数据校验的方法。
张钱龙老师在《点亮小灯泡》这堂课中,结合生活事故案例,开展“危害分析-原理探究-防范讨论”,将科学探究与安全教育有机融合,渗透“科学服务生活”的责任意识。
沈洁校长肯定了这批青年教师的成长,在教学设计上都能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环节之间的难易度的把握也很到位。同时,希望各位青年老师在将来的教学中能表现得更自信些,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形成松弛、大气的学习氛围;在问题的设计上可以再开放些,引导学生思考,发展他们的高阶思维,做到举一反三。
音乐场
音乐组聚焦“聆听”和“演唱”领域,以“学·思”为抓手,引导教师聚焦课堂、研究教学、改进教学行为。
杨宸婕《加伏特舞曲》以一课中,借助AI手段以寻访作曲家为线,创设“法国研学之旅”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加伏特舞曲的作品结构和旋律特点。
同为《加伏特舞曲》一课,林小添老师从“寻找音乐之源”、“感受音乐之美”、“放飞音乐之梦”三个主题情境出发,让学生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金嫣然老师执教的《迷人的火塘》一课,从切分节奏和民族舞蹈引入,将“小火苗”贯彻在整堂课中,加深了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李芳冰老师《迷人的火塘》的课堂中,带领学生探寻的侗族艺术文化特点分组对歌曲进行了创编,让孩子们也更近一步的了解到侗族音乐文化。
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副校长邬淑颖老师对四节课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邬老师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到学生的参与度和音乐素养的培养等多个维度,为我们的课堂进行了全面剖析。既肯定了青年教师们的闪光点,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方向,为今后打造更优质的音乐课堂指明了道路。
每一堂课都是一次成长的历练,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这些怀揣着梦想与热情的“新苗”们,将在教育这片肥沃的土壤中,更加茁壮地成长,绽放出属于他们的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