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杭州市西湖区紫荆幼儿园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 2023年01月01日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省市区的文件和二十大的会议精神,结合区教育局关于2023年工作计划,以及我园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章程,以保育教育质量评价为指南,落实工作质量标准,推进课程孵化行动、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升办园文化内涵,办好人民满意的幼儿园。
二、工作目标
1.重点目标:继续深入开展课程孵化行动,明晰切入点,紫荆微戏剧研究儿童的艺术表达、高教微戏剧研究儿童的哲学思维,西溪微戏剧研究儿童的文化视角,推进各园区不同阶段的课程实施,进行阶段性成果的梳理和提炼。
2.创建目标:紫荆、西溪以现代化幼儿园为创建目标,提升管理、硬件设施、师资专业水平,全方位提升幼儿园办园品质;高教、竞舟苑以省一为质量标准,提升规范化管理、推进特色项目建设。
3.师训目标:优化和调整“蒲公英责任区”行政团队年龄的结构比例,培养一支年轻化的核心管理团队;启动园级学科带头人“野蔷薇工作室”,申报和培育个性化名师,形成联合个性化和创新性工作机制;推进“三长养成计划”,年级组长-师德行为养成、教研组长-教学能力养成、科研组长-科研素养养成,加强岗位历练,强化辐射与指导。
4.拓新目标:以区保育教育质量提升领衔园为重点项目,创新全链式成长的家园社区协同共育机制的研究实践,以10月承办浙江省学前教育社会领域专委会活动为载体,展示实践研究成效。
三、工作举措
(一)党工团盟中心
1.共建“星光熠”党建联盟。继续做好星洲社区“星光熠”党建联建、骆家庄党建合作、启动与仕林社区的党建共建计划,将社区志愿者服务、早教服务等项目,纳入幼儿园、家庭、社区“全成长”支持系统的共富圈创新实践中。
2.培育“快乐家”暖心概念。合并紫荆和西溪工会组织,修订章程、整合制度,发起“金点子”评审,进一步实施“暖心送达”小举措,组织暖心活动、社团活动,关注退休职工的送温暖、新入职职工的认同感培养,继续培育有暖心概念的“快乐家”。
3.唱响“七色花”青春行动。规范实施日常工作、创新实施课题项目,为争创市级青年文明先锋号,扎实青年团员的政治学习、志愿者实践、岗位风采,团支部推优等工作,做好人才的梯度培养。
(二)行政办公中心
1.融合“集团化”管理制度。梳理和整合紫荆园和西溪园的管理制度,形成更优化的集团管理制度,组织教代会,审议制度,制度实践等一系列活动,为依法治校集团化管理提供管理的实质依据。
2.统整“智能化”办公系统。统整集团化管理各条线,利用升级版钉钉管理系统,在计划整合、工作日志、维修上报、请假流程、基础调研等工作规范优化,提升工作效率,培养管理人员现代化管理的信息素养。
3.调整“年轻化”管理团队。根据现有管理团队中老龄化倾向,选拔和发现90后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通过岗位竞聘,专业培养、补充中层管理队伍,调整年轻化管理结构。
4.优化“有质量”晚托服务。思考晚托服务的初心本质,从儿童身心健康的视角,重新调整晚托服务的报名、组班等工作,将满足晚托服务的需求,普及普惠到更多的家庭和孩子。
(三)儿童成长中心
1.深入“微戏剧”游戏课程。汲取教育戏剧的理念和策略,在音乐微戏剧、生活微戏剧、创意微戏剧的课程实施中,寻找更适宜的学习路径、教师的支持策略,形成不同园区不同实施重点的课程实践,积极整理课程成果。
2.扎实“过程性”日常质量。强调保教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通过过程性视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问题,发现优点,激励优点、普及优点的方法运用起来,运用智慧通系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推动。
3.拓展“德艺体”特色活动。重视幼儿品德养成、健康运动和艺术活动,增加运动设施、增强运动性和挑战性,优化日常组织、节日活动和特色项目,将质量重在平时落实,通过参加各类比赛展示,体现真实成效。
4.筹备“一体化”托育教育。启动“托幼一体化”的筹备工作,依托杭科院早教专业资源,选送老师进行托育师资的培养,满足向下延展的低龄教育;和周边社区合作,在0-3岁亲子苑的组织模式,“托育一体化”的载体实施上创新实践。
5.关注“融合性”特殊教育。排摸和发现特殊儿童,拟定一对一跟进方案,孩子+家长+班主任+管理人员+专家,依托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进行跟进式的培养,关注融合教育中真正的融合教养行为。
(四)教师发展中心
1.组团“蒲公英”课题群。组建“蒲公英”管理研究课题群组,结合自身岗位,申报管理课题,计划推进课题实践,提高管理人员的学习视角、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2.成立“野蔷薇”工作室。组建野蔷薇工作室,在拥有相通兴趣爱好,展开联合工作机制,实现工作的共思、共谋、共行和共享,对工作室成效进行考核,举办“野蔷薇”学术节活动并进行定等奖励。
3.策划“新苗季”培训会。关注0-3年新教师的“四有二会”养成,策划和实施“新苗季”计划,组织专题研训活动,提高新教师入职的理念认同感,规范日常活动组织的行为规范,组织专业练兵、新苗风采季、评选新苗奖等活动。
4.启动“支持性”共富圈。思考和规划与浙大、杭师大等6所合作发展校、学院的合作关系,发挥“家园合作示范园”作用,将专家资源、活动载体、人员调配、特色项目结合起来,与周边民办结对园、临安结对园等合作发展联合起来,推动教育共富理念在园所实践的落地。
(五)后勤保障中心
1.规划“支持型”基建采购。盘点文化建设、硬件提升、课程支持、重点项目等需求,提高基建采购实施前期的规划性,实施阶段的计划性,实施成果的实效性;启动紫荆更新陈旧设施设备,做好局部维修,高教楼顶项目的实施、西溪中庭和楼顶的改造等项目。
2.持续“绿叶杯”保教融合。继续深入“保教融合”,“医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提出具体的工作标准化流程,形成操作实施的系列视频,扩大保育师队伍,补充管理岗位的保健证培训,为普及普惠保教质量提升和对外带动等方面发挥作用。
3.开展“真实性”安全教育。发挥安保干部和安全小组的作用,在安全检查、安全宣传、安全教育、组织安全演练等常态化工作中总结经验,优化整合,规范标准,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4.规范“计划性”财务管理。针对经费使用中计划性不强的存在问题,加强部门管理人员对经费整体盘算和规划使用的意识,进一步经费使用流程中月报、审批、实施等流程的规范性操作,建立宏观视角和微观操作之间的平衡,把经费花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