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一中相关
一、指导思想 学校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围绕“高起点、高品位、个性化”及“三年建成新兴优质公办初中”的办学总要求,全力实现十四五发展规划阶段性办学目标,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二、目标与举措 (一)坚持“队伍发展优先”办学思路 1.师德为先,理论实践双赋能 (1)理论赋能,重视政治学习 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围绕十九届六中文件、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党的二十大文件等,组织党员、全体教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 (2)忠诚教育,落实从教规范 继续开展“廉洁从教”专项教育活动。把控好教师节、中秋节、春节等时间节点的清廉形象,要始终铭记“两个假如”(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做到“四个不准”(不准请客送礼、不准有偿家教、不准照顾办事、不准推销营销)。践行“学为人师教人求真”的师风要求,激发教师的职业情感。 (3)开展主题活动,丰富教育形式 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培训活动,如“两个假如”主题演讲,“践行‘四有’标准,潜心立德树人”教育故事分享,“学楷模,践师德”校级师德师范教师评选活动,继续开展“教师精神六问”(政治立场定不定,师德风范正不正,责任意识强不强,关怀学生够不够,专业提升多不多,自我认识准不准)及“新时代教师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大讨论,让师德师风浸润每一位教师。 2.关注队伍融合,培育团队文化 (1)加快合作交融,打造之江教师文化 落实“三个不等式”的管理理念,形成“群而不党、争而不损、合作相融、共同进步”的团队作风,它始终是我校心理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要促使新进教师尽快转变角色,加快融入学校发展,提升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将“一年适应二年胜任三年出成绩”的青年教师发展要求贯彻始终,尽力让新进教师在教风作风、学习生活、文化意识等方面尽快融合。 (2)彰显备课组特色,打造区域优质教研组 各教研组、备课组在落实常态化教研活动的基础上,要积极探寻备课组、教研组特色,创新组训组风,打造学科组特色。 (3)关注教师需求,丰富教师活动形式 学校工会在关注教师心理与生活需求等方面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必要的休闲场所与空间,激发教师的归属感。 3.聚焦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教学素养 (1)有效开展教学研究与学习培训 以“STEM教育与项目化学习”为教科研契机,各教研组积极推进项目化学习活动,形成项目化学习的可视化成果,开展“轻负高质”的课堂研讨。各教研组要围绕“双减”进行作业设计,凸显“项目化学习”“单元整体教学”“面向全体的分层教学”作业要求,编制系统精准的校本作业,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教育科研力求新突破 要建立名师导航、骨干领航、青年起航三个梯队,特别是要建立校级名师工作站。针对不同梯队,提出不同的考核要求;要加强科研主题培训工作,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搭建适切的研训平台,组织好科研项目的评比活动。各教研组、备课组要积极投入课题、论文的写作,每学期各组均有立项、获奖。 (二)践行“双减”政策,推动课程建设 1.建构完善学校“浸润课程”体系 要梳理原有班团队活动、国旗下讲话、仪式典礼、春秋季社会实践等活动,建构起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求的“浸润课程”课程体系。校训在我心、诚实守信、责任担当、心理健康、懂法守法、走进社会、生命教育、科技教育、国际化视野培育等内容作为我校浸润课程的主要内容。 2.“分层教学分类推进”要落到实处 根据各年级学生学情,合理制定分层方案。严格落实“一课一辅”,精编精选作业,通过学科拓展性课程开设,提供不同层次需求的学习材料,满足学能超强学生的学习需求。突显“优良率”指标的特殊地位,关注“后30%”与增量。要研究落实“分层教学”的班级管理方式。 3.规范拓展性课程建设 要进一步开发拓展性课程,尤其是科技类、体艺类课程,创建特色品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人员上,以校内教师为主,培养本校教师在拓展性课程上的竞争力与专业性。 4.围绕课程建设提升学科质量 要立足全面质量观,实现综合素养全面提升,音、体、美等各项抽测力求有进步。学科质量上,八年级、七年级要有明显提升,第一届初三要有满意的成绩。 (三)加强学校管理,精准挖掘亮点 1.充分利用优势资源 (1)辐射引领,培育责任意识。在“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之江文化下,每一个教师以及学生需要有引领意识、榜样意识、责任意识。 (2)积极参加之江实验集团内交流活动。每月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一次行政研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等,促进教师思维碰撞。 (3)充分利用杭二中集团资源优势。开设校际交流、学生参观学习、拓展课程教师授课等,尤其是在队伍建设、课程开发、科技教育以及初高中衔接等,进行新的尝试研究。 2.创新学校管理举措 (1)变革管理方式。要拓宽教师培养思维。要通过家长学生开放日、学校办学成果展、校长专家讲座以及名优教师进校园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办学地位。 (2)依法依规办学。规范各项管理常规,特别是在招生工作、教师招聘、食堂管理、物品采购、基建维修、奖教奖学、评优评先以及资料征订等“三重一大”事项,必须严格规范。制定完善《骨干教师考核办法》以及《中层干部考核办法》,完善学校“绩效考核”体系。 (3)打好“吃在之江”“住在之江”名片。继续精心研究菜谱,提升餐食品质,打造“吃在之江”的品牌,在此基础上重视食堂的推广与宣传,做到制度上墙。开展“招牌菜”“招牌点心”评比等活动,并邀请学生及家长参与到学校伙食的评比和菜谱的制定中来。 3.加强综合治理与校园安全 要严格落实门卫制度,重视体育课与社团活动课等室外教学课的活动安全,重视食品卫生与饮用水安全,杜绝重大伤害事故的发生。要实行“安全事故问责制”。要按照有关要求,做好护照管理以及信教排查工作。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严守校园疫情防控底线。 4. 加强毕业年级的特殊管理 2022年9月,我校将有第一届初三,要根据本届学生特点,研究班级形态,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增减、学习材料选择等方面,精准到位,达成中考目标。 (四)坚持以德为先,树立全员德育意识 1.强化全员德育意识 全体参与全过程管理是全员德育的基本形态,上好每一节学生喜欢的课是全员德育的基本落实点,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有强烈的全员德育职业意识,完美体现自己的育人角色。 2.完善各项管理、培训制度 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营造安全、宽松、优美的校园环境。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培训制度,有计划的培训班主任、年级组长、心理辅导老师、团干部。定期开展班主任的交流活动和外出学习活动。 3.推进德育系列活动课程化 以健康促进学校的银牌创建为契机,加强两室(心理健康室和卫生室)建设,继续完善一生一档案,开设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周。将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养成教育教育等贯穿至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要加大德育基地建设,建立更多的社会实践基地。 全体师生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团结奋进,努力作为! 杭州市之江第一中学 2022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