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信当你把你内在的世界调整得很好的时候,你的外在世界就会自然而然变得很顺利。当你真心想要一件东西的时候,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张德芬
12月16-22日,为期五天的2020年西湖区西片区最后一期“和谐心家园”家长沙龙培训系列课程在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实验学校完美收官。本次活动获得西湖区家长学校的大力支持,培训主讲教师是西湖区心理健康、区家庭教育骨干团队,来自浙工大附实、西溪中学、东方中学、西湖高级中学等30多位家长们学习有关青春期孩子心理特点、亲子沟通,家庭教育,手机管理等相关主题的课程。培训以沙龙形式进行,轻松、开放,家长有很强的参与感、代入感和多次体验与分享机会,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和一致好评。
Day 1遇见未知的自己
张红梅老师从当下亲子关系案例四则开启家长沙龙第一课,整个活动围绕认识自我,察觉自我、遇见自我展开,用亲历的案例分析从真正的问题是源于家长的“情绪”。一件事情发生了,或者不喜欢的事情发生了,而真正为家庭带来的困难,真正阻碍家庭的能量流动,真正让家长和孩子不能够每天开怀自在,是“情绪”在影响。通过对比和讨论,家长们明白夫妻关系会影响亲子关系。通过讨论回望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张老师从人格特质、思想观念、待人态度、生活境地及亲子关系归纳分享了现在中学生敬佩的父母是怎样的。在内省环节,张老师分享,想要与孩子有效沟通,就要重孩子的内心;拒绝粗暴的方式;减少唠叨;做好自己的榜样。在遇见自我环节,要真诚的开展情感银行体验活动。要坚持存爱的情感,少批评指责,少命令和要求,并且要做到坚持和真诚。改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人生的坎坷都是自己性格的因素。做任何事情要做到:安定、镇定,要试着改变自己的性格。“对不起,我错了”心理出现阴影的时候,要学会找到出口。生命中的不停地经历,就是在成长。家长也纷纷表达:所有的都是我在以为,没去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并没有真正有沟通,家长们感慨万千,今晚大家遇见未知的自我。

Day2 爱与界限双重奏
有趣的活动总能令家长充满激情和期待。金文婧老师的签名游戏令家长们耳目一新。每人手上拿到一张“签名卡”,带上笔,全场自由活动。家长们按“签名卡”上的问题指示,找到愿意回答问题或者符合条件的伙伴,邀请他在相应方格内答题并签名。“签名卡”中名字不重复。游戏让家长明白了彼此间的界线。界限让我们分清:你的事,我的事,你的情绪,我的情绪。界限是一种限制(规则),限制我们不要随意侵犯他人。界限也是一种保护(边界),保护我们的安全以及不受打扰。同样作为青春期的家长们要理解青春期,有原则的家长是用爱给孩子安全感,有原则的教育是用界限给孩子秩序感。金老师强调了为何要立界线,设立界限不是让家长去控制孩子,而是在教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任。比如家长需要知道的是当你要求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作业问题,不只是在处理作业这件事,而是可能关系到他未来的工作、婚姻成功或失败的问题。
所以家长应从小通过给孩子树立界限,让孩子知道世界要求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
金老师形象的用漏斗原则来告诉家长:自由度和自控力是相对应的。同时列举了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界限内容。
体验活动绘制同心圆让家长明白我们的家庭是个同心圆,要为着家庭共同的目标努力,要相互支持,彼此尊重,但是不过分越界,画好自己的圆。这就是爱与界限。同样要认清情绪的界限:父母要教给孩子界限,父母自己要有界限。亲子的界限,特别是家有二宝,分清亲子界线是最好的相处之道。树立界限时,良好沟通很重要,要设身处地走入孩子心中。

Day3 手拉手,共成长
方志鑫老师的亲子互动课在今晚碰出了亲子间爱的火花。课前,亲子共吹小小的彩色气球活动让家长和孩子的心靠近。通过爱的回忆,家长和孩子走入了曾经的时光隧道,曾经的妈妈(爸爸)和孩子是那么的互相依恋。体验活动爱的盲行让孩子深刻感受到,没有父母的依靠和扶持,诗和远方似乎并不是那么明亮、平坦和宽阔。爱的碰撞环节,方老师用案例分析让孩子组和家长组讨论亲子碰撞的原因。分享环节更是涤荡父母孩子的心灵,纷纷检讨“其实这些问题可以更好的解决”。冥想和互动环节最暖心最动情时刻,随着音乐声、旁白声,亲子面对面,孩子深情凝望爸妈、抚摸爸妈双手,体味亲情,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付出和变化,家长感受孩子的变化,更加珍视孩子。在爱的拥抱中那一行行滚滚滑落的爱的热泪融化彼此。


Day4 做不焦虑的家长
感同身受的游戏体验总能打动人,今天周春飞老师的抓手指游戏依然深深吸引着家长们,通过游戏家长深感孩子抓不住,要用心吸引。课堂上,周老师引导家长们讨论孩子青春期有哪些特点,然后从家长们的讨论结果逐一分析研讨,让家长充分了解到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只有读懂青春期,才能更好地守护青春期。周老师还用了《我的孩子要赢在子宫里》和剧场效应等案例故事阐述家长焦虑的来源和表现,并通过接纳情绪、调整认知、运用爱的五种语言、放松疗法等方式缓解内心焦虑,为孩子创造良好环境,建设更好的港湾。


Day5 “青春期≠麻烦期”
张语娇老师的热身游戏小活动让家长们瞬间明明白白:言传不如身教。如何在孩子青春期做到身教示范和影响力,家长们开始热烈的讨论,分享环节张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学习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同时面对青春期家长们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从思维和情绪层面分享青少年经历“个体化”的过程、开始拥有自己的权力以及想从生活各种练习的机会。父母可以怎么做到有效沟通?最重要的是家长无条件接受孩子情绪,有条件引导孩子行为。张老师通过大量的行为引导案例帮助家长怎么说、怎么做才达到亲子间有效沟通。


五天的训练每晚6:30开始,连续2小时多。有的家长总是早早到来,有的在第一天是一位家长来学习,第二天,第三天,有些是夫妻同来的,或是带来同学家长,家长们都表示,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要分享,非常感谢老师们的授课,自己获益良多,从现在开始学会内观自己,觉察自己,在语言上改变,情绪上管理自己,行为上指引孩子,努力把自己的家庭营造成“和谐心家园”。

沟通有道,且学且思且用,听听家长代表怎么说
感恩遇见张老师及其他几位老师分享的精彩的课程。短短五天,却收获满满。
学会了无条件接纳情绪,有条件引导行为。每天回家之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孩子是家庭的天使,爱孩子不是嘴上说了算,而是让孩子感受到爱了才算的。所以每天与孩子拥抱下,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永远都是爱她的。学会放下,有时原谅他人不是他人需要,而是自己所需要的!
只要孩子不做伤人伤己的事,不触犯法律法规就行,世界是简单的,愿我们都简单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浙工大附实 许悦妈妈
我重新(心)成长
非常开心加入到“和谐新家园”大家庭学习,在这里开心快乐,平静修心!感恩老师们辛苦付出,感恩家长们陪伴分享,感恩自己坚持学习!
五晚学习,我总结为五个字“我重新(心)成长”
我,第一晚张红梅老师的课题,遇见未知的自己;从我是谁,觉察自己,唤醒自己,到遇见自己。先要接纳自己,控制情绪,才能遇见未知的自己!
重,第二晚金文婧老师的课题,爱与界限双重奏;所有的一切都是源于对孩子的“爱”;爱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设立界限不是让家长去控制孩子,而是在教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任。
新(心),新同音心;第三晚方志鑫老师的课题,手拉手,共成长;课程中通过游戏、互动环节让课的内容升华了,充满了快乐、家长与孩子互相拥抱,相伴而行,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到最后的冥想,生命的轮回;这一切都是发自内心成,第四晚周春飞老师的课题,做不焦虑的家长;作为家长,我们已经是成年人,应该拥有成年人的思维,从更高格局去看待问题。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孩子是你的血脉延续,但他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人格,追求;我们彼此应该平等对待,陪伴成长,而不是替代成长。
长,第五晚张语娇老师的课题,青春期≠麻烦期;孩子的青春期正是孩子成长的必然性,孩子渴望获得,这一些的失控,才是孩子能够真正获得独立自控的能力。
以上是我五晚的学习的归纳,我重新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感谢老师们,你们的付出,帮助更多的家庭走出困境,让他们重获新生!同时也希望家长们学以致用,言传身教,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西湖高中 吴伊凡爸爸
非常荣幸加入到“和谐心家园”家长培训班,五天课程的学习才意识到如何做父母是漫漫学习路,特别感谢五位老师们每天的精彩分享,让我收获满满,认识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及时做出调整,相信一切都来得及,这几天常常再想,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还是想成为我们想让他成为的人,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们的愿望明明只要他健康就可以了,怎么随着年龄增长我们附加给孩子的东西越来越多,而忽略了我们最开始的愿望了,反思自己是不是有质量的陪伴孩子,是不是陪他解决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是不是一味的指责他不懂事,是不是总拿其他孩子和他做比较,是不是总拿自己是大人说教孩子……,我们常说我们用了一年时间学会说话,却用了一辈子学会闭嘴,我们大人常说我们最爱孩子,都是为了孩子好,才会说教他,才会让他好好学习,才会报许许多多的兴趣班……通过这几天课程深深感觉这些话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才意识到作为一个孩子太不容易了,太累了,接下来希望自己做到有质量的陪伴,肯定他的成绩,帮助理解他,多鼓励关心他,常常拥抱他给他家的温暖,该放手的年纪必须放手,给孩子空间,我们第一次做家长,孩子第一次当孩子,都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在这条相互学习的路上希望我们彼此都不忘初心,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给了孩子生命,孩子不用感谢我们,反而我们要深深地感谢孩子,让我们体会到做父母的幸福,是他们丰盈了我们的生命。
——东方中学 余一杭妈妈
感谢老师给我参加“和谐心家园”家长培训的机会,这次培训对我和我们整个家庭都是比较重要的。此前,我正困扰于如何和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相处以及怎样管教才有效。通过各位心理老师的案例分析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分享,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之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肤浅。
过去,我认为简单正确最是有效,但语言上过于直接,和总是居高临下,单方面的指责与批评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家庭氛围。
几天的学习,除了了解到孩子们在学校课业繁重的不易,更大程度上让我开始自我反思,教育上首先从改变自己做起,放下焦虑,试着理解,多付出关爱和包容,这几天我明显感觉到由于我不再批评与指责,孩子的心情也逐渐变好一些了。
今后,我要用老师教授的一些方法逐步加以应用。特别是每天要注入爱的存款,多点理解,用同理共情之心来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先接纳孩子情绪的基础上再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其发挥积极向上的一面。不再将重心放在成绩和分数上,而是通过言传身教先塑造好孩子良好的品格后再激发其内驱力来逐步提高成绩才是正确的方法。
感谢老师们的悉心安排与无私指导,也感谢各位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希望每个家庭都充满关爱与温暖,希望和谐心家园越办越好,让我们共同进步和成长,谢谢。
——浙江大附实 王玺哲爸爸
首先这次能成为三十分之一的家长学员很开心。经过5天15个课时和5位专业老师的课程,让自己有了更深层次的知道孩子的不易和想法。虽然自己的孩子只有初一,但青春期也是近在眼前的事情,通过这次的课程学习让我提前了解到孩子青春期的状态和有可能发生的行为。
第一课,是张红梅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万事之源我们都需要先搞清楚自己的角色。在张老师的课上让我了解到现在中学生最敬佩的父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有了标准剩下的就是朝着目标在与孩子的日常中去慢慢改变,学习如何去真正的理解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张老师提到的“情感银行存款”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要时刻去练习,做多关心、多陪伴、多支持、多理解的父母。
第二课,是金文婧老师的《爱与界限双重奏》,给予孩子爱的同时我们应该要关注这份爱是否是孩子愿意承受的?这个界限的把控很重要。金老师在课堂上提到一个“香槟塔”的原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只有先把自己装满,我们才更有能力去浇灌ta人。孩子也是一样的,当ta们成为孩子时,我们也只是第一次做父母。这两个角色都是从零开始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就只对孩子有要求,对自己却可以一次又一次的饶恕呢?!有时候我在想:我如果是现在处在孩子的这个年龄段,我是否能到我孩子这个状态呢?在这个学业压力+外界无数多诱惑的时代,我的答案的否定的。所以我认为不是我的孩子不好,而是我做的没孩子好!
第三课,是方志鑫老师的《手拉手 共成长》,通过方老师课程中的游戏是给我触动很大的。虽然那天我孩子自己太累了需要准备下周的月考没参加。“盲行”的游戏相信那天参与的孩子感受肯定比家长要深刻。而在我参与到“气球”和“鸡蛋-人”两个游戏中那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游戏很简单,事后我一直在回忆自己,什么时间真正的赔孩子这样玩过游戏?答案是:很久很久。在孩子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否真心的参与过?手拉手 共成长是给我更深刻的反思。
第四课,是周春飞老师的《做不焦虑的家长》,和第五课,是张语娇老师的《青春期≠麻烦期》。这两个课程讲的最多的是:肯定孩子的努力,接纳孩子情绪;引导孩子淡化结果,重视过程。其实孩子在青春期ta自己已经很郁闷了,所以我希望在自己孩子青春期时能尽力做个不给孩子增加无畏的烦恼家长。少轻视、少唠叨、少讲道理、少评判,多认可、多闭嘴、多接受、多抱抱。该坚持的原则还是要坚持,不能破底线。
我很欣慰自己能在孩子青春期前有这样一个系统的课程可以学习,同时也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孩子青春期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最起码是提前打了预防针,有了心里预设,在真正面对的时候能理解孩子。所以再次感谢5位优秀的老师们。谢谢你们!
——东方中学 张静涵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