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火炬银奖”之路

作者:          来源:学校信息网          日期:2021-05-06

我的“火炬银奖”之路

自修课,蒋老师带来一个消息,要推荐一位同学,219日礼拜五,也就是后天,去参加学校的“火炬铜奖”少先队员评比。蒋老师还没有说完,底下的同学已经在轻轻地喊着自己心目中的人选,当蒋老师说要考察少先队知识和美术能力的时候,我听到好多人在喊我的名字,哈哈哈,她们肯定是觉得我画画好。“评比第二项:考察语言组织能力,准备1分钟建党100周年的演讲;评比第三项:考察体育能力,项目为立定跳远。有没有同学自荐的?”蒋老师问,我不犹豫第一时间站了起来,小学时我也参加了“火炬”评比,最后通过了“火炬金奖”,我对自己有信心。蒋老师又问:“还有没有自荐的?”没有人站起来,蒋老师点名平时表现优秀的同学,同学说我拿的奖项多,她拼不过我。于是,我通过了班里的评选。

 

离学校中的比赛还有两天,我开始争分夺秒的背少先队知识,1分钟建党100周年的演讲稿准备了好久,最后一个晚上才定稿,时间紧张,最后我也没能背熟演讲稿。于是我手绘了一个手牌,对着评委的那面用艺术字画了“建党100周年”,这样至少比拿着纸条讲或者紧张到卡壳要好。

 

考少先队知识时没有很紧张,紧张也没用,只是尽可能把题目填满。演讲我抽到第八个讲,其实我希望早讲早轻松,在后面可能因为前面同学讲的很好而更加紧张。演讲时突然特别紧张,手指都麻了,我知道这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没有把稿子完全背熟。不过有老师表扬了我的手牌。立定跳远时状态很好,跳了两米零二,平时课上练的动作起了很大作用。全部测完就轻松了,还认识了好几个其他班的厉害的同学。

 

过了两天,管老师通知我参加评选火炬银奖,听到消息。我既兴奋又紧张,但我有信心。“火炬银奖”任务一是考少先队知识,我每天写完作业就背少先队知识;任务二是体能——立定跳远;任务三是用8K的纸做一张榜样卡,这个我擅长,可以不用担心。选了我喜欢的榜样人物——“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网上搜索了好多关于他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打印了一份准备带上;任务四是一分钟介绍一个学校开展过的少先队大队活动,我心里没底,特意去请教了大队部的管老师,管老师建议我可以讲学校大队部开展过的“爱心雨伞”活动。去文具店买了一把透明伞,我准备画一把活动爱心伞,有道具在手,自觉演讲时可以没那么紧张。

 

326日星期五,中午12点半,管老师带着我出发去行知二小参加评选,路上我继续背演讲稿。签到后抽签,再按号码找到自己的小组坐下。组员间互相聊起来,这使气氛轻松一些,我继续翻看手头的资料。一点钟各项考察正式开始,首先是考察少先队知识,一人一张卷子。40分钟后,开始制作榜样卡,铺开画纸,拿起笔,我便胸有成竹。主画面人物画完,几个监考老师围着我夸赞我画得好,我觉得更有信心了。时间紧张,笔下速度越发快了,赶在最后一分钟内完成,发挥的很好,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肯定。画完后似乎每个细胞都散发着紧张后的兴奋,这可开了个好头。

 

第二个任务是去体育馆比体能——立定跳远,小学组先测跳绳。我们就边等边准备接下来的团队合作环节,内容是在五分钟内介绍一至两位榜样人物,在选择人物时,大家都在尽力表现,希望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榜样,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的资料准备的最齐全,一番争争论后,我们组决定选择榜样人物——于敏。接下来就开始分工合作。我善绘画,主动请缨,由我来绘画于敏的人物画,其他人则配合在海报上写字,背台词排小品,这次我的状态很好,轻松愉快的在画,沿用了画榜样卡的绘画手法,时不时我还给其他小伙伴提出点建议,他们也会考虑采纳,这样的合作,使人愉快。

 

立定跳远是我的强项,我一次就跳过了2米,拿到优秀。接下来就是团队协作环节,每个人按之前分工讲自己的稿子,我举着海报站在中间位置,我们没有彩排,在一位同学讲完的空荡,我灵机一动,大声道:“向于敏同志学习!”评委老师们都扭头看了一下我,我则惊讶于自己刚才的勇气。结束后还有组员问我是不是提前想好的,我说真没有。

 

最后一个环节了。语言表达现场抽的题目是爱党,我思考片刻,准备的“爱心伞”活动不能换,那怎样切合主题呢?于是我在结尾加上自己的感想,要向共产党员们学习。这次稿子已经背熟,因此我并不紧张。打开爱心伞时,我感受到评委老师因为道具“爱心伞”而眼前一亮,我一边讲一边用伞进行演示,“爱心伞”真的派上大用处,演讲很顺利。

 

427日晚,管老师给我发了喜讯,我通过了“火炬银奖”,继续准备参加“火炬金奖”……

    比赛真的很能锻炼人,我很享受这个过程,除了一张奖状,获得经验和认识朋友其实更珍贵。

 

七年级(1)班 王梓言


我的“火炬银奖”之路.jpg


附件下载:
[ ]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