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师训联盟科学线上课

作者:          来源:学校信息网          日期:2022-12-13


为更好地践行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依托数字赋能教研联盟,发展互通共谋,资源互补共享、活动互助共建,合作互利共赢,携手促进联盟校共同优质发展,特举办杭州市翠苑中学师训联盟学校联动研训活动。本次科学线上课由杭州市文理中学杨可老师、杭州市西溪中学曾晓星老师、杭州市三墩中学陈谦潞老师分别进行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体温的控制》、《组成地壳的岩石》三门课程展示,最后由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的胡晴霞老师进行点评。

 


首先由杭州市文理中学杨可老师进行课堂展示,展示的内容为《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课堂以一张珠宝维修单作为引入,让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戒指的产品问题以及维修方法。课件上展示了一枚戒指两年前的样子和现在的样子对比。同学们激烈讨论后,杨可老师投屏了一位同学的珠宝维修单,该同学认为产品问题为生锈、变型、变粗糙以及没有美观性,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分别为用盐酸反应、打磨和熔化等方法。杨可老师对于同学的珠宝单提出了一个问题:戒指在经过操作方法后分别有什么变化以及是否产生新的物质。再通过铁锈和盐酸反应让同学们判断为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杨可老师为同学们演示了一个实验:关于铁丝燃烧的实验。 在整节课中,杨可老师给了同学们充足的讨论时间,并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同学们更直观的理解。

 


   之后由杭州市三墩中学陈谦潞进行课堂展示。陈谦潞老师用实验模拟岩浆岩的形成:把蜡烛加热到冒泡的程度模拟岩浆,随后倒入水中模拟岩浆岩的行程过程,生动的解释了为何喷出型岩浆岩充满气孔之后用压蜡烛碎片的方法模拟沉积岩的形成以及对压制后的蜡烛进行加热会发现表面变得光滑以此来模拟变质岩的形成过程。最后建立了岩石循环模型,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这一节的内容

最后由杭州市西溪中学曾晓星老师进行课堂展示。本节课堂以点点这位同学为线索,贯穿整节课堂。在课堂初以动植物分布切入体温调节先抛出问题:鸟类和哺乳类有什么共同点?之后进行活动探究:寻找提体温的规律。让同学们小组活动自选身体三个部位,使用红外额温计测量温度并记录。第二个活动是涂涂画画:分别用彩笔给安静和运动时的小人着色。在讨论完后得出结论:人体体温是相对稳定的。第三个活动是让同学们体验散热。第四个活动是情景分析。课堂最后利用天平把产热和散热联系起来。

 

    最后由来自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的胡晴霞老师进行点评。 胡晴霞老师提出新课标很有意义,每位老师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且非常重视这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很用心,孩子们很投入。通过观摩,课堂整体要真正走向真学习 真探究、真体验。

 


 一节课需要有靓点,今天这三节课都有各自的靓点。胡老师提出靓点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项目化学习、大任务驱动以及学科思维培育

 

        杭州市文理中学杨可老师《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这节课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推进,位于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最后一节,这节课的内容很经典,聚焦两种性质和判断。杨老师用了珠宝维修单并通过铁戒指生锈变型这个引入,包括问问题描述和维修方法,让同学们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并再次解决问题,在这个推进过程中,对能力要求的发展很好落到了实处。

 


      杭州市三墩中学陈谦潞老师的《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个活动是让学生仔细观察盒中的岩石,从外观上找出比较明显的特征,并记录在任务单上。在这个活动中从观特点出发到探成团再到建模型最后是活应用。先观察岩石的特点再让学生探讨岩石的成因,之后是建模型,最后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并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胡老师在讲到杭州市西溪中学曾晓星老师《体温的控制》这节课时提到了这节课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寻找体温的规律并联系实际。

讲完三个靓点后,胡老师提出了两个思考点,一是从教材出发。要深度解读教材并重视目标的设计,如七年级上册第八届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为我们分享了设计经历:从实验出发,首先观察镁的颜色和状态,之后开始实验。尝试剪一剪,之后把剪下的小段镁放入装有白醋的小烧杯。第二个思考点是应用PTA检核量表,要重视表现性评价。PTA(Primary Trait Analysis)即“基本要素特征分析法”。它是一种评价学生任何一种表现或若干综合表现(如试验操作、研究报告等)的评分方法。


   感谢胡老师为我们分享的设计经历,以及各种可行性的妙招。教学要以项目为载体,以大驱动任务微主线,以培养学生科学高阶思维为目标。相信我们不断研学,不断探讨,也会不断进步,促进联盟校共同优质发展。


附件下载:
[ ]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