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校青年教师杏培计划,在英语组专场,两位年轻老师开设了项目化教学课堂。芳华待灼,行而不辍。他们通过不断地理论学习,案例实践、听课反思,力求在实际的学情中、有限的课堂里、现有的教材下让项目化理念真正地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有效学习的生成。
吴柳萍老师具有很强的教学业务水平,尤其擅长写作教学。此次项目化的引入,她的FSC三要素的写作支架有了真实情景的依托、实践问题的驱动、合作探究的助力及多元评价的跟进,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实现了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课的项目为Invite guests to our class New Year Party。基于新年和疫情带来的实际问题,
校范围的迎新改为班级小范围的活动,抛出驱动型问题“How can we write an invitation to invite guests to our class New Year party?” 围绕语言最终输出要求,吴老师借助“5W1H”问题链分析Larry Smith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新图书馆的开幕仪式的邀请函范文,生成FSC写作要素表格,并提炼出此项目的核心要素---proper language 和attactive activities。 通过再一次范文精读,观察图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重点解决两个核心要素。
最后阶段,根据教师提供的小组分工表,学生们着手进行小组成员的分工,确定班级新年派对邀请的贵客,依据邀请函的写作评价量规,设计精美邀请函并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创造力,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能力素养。
作为新入职的新老师,戴汀老师以良好的素养、开阔的思维呈现了一堂精彩的项目化写作课。她以真实情景“学生参加拓展性课程和晚托”的照片导入,并创新性地邀请边校长录制视频,发布项目驱动性问题:“How can you write me a letter to introduce your one-day schedule and opinions on them? ”从七上Unit 9 Yu Mei’s Letter课文迁移到项目活动中,通过一系列读说写教学活动,合理过渡到项目任务。然后通过K(已得知)和N(新知),解决项目的三个核心要素----schedule,opinions 与linking words,从课本的已知归纳到小组合作讨论,生成更多的要素内容,力求更好地掌握、深化和拓展核心问题。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份给校长的信,并亲手交给听课的边校长。同时,过程评价的及时跟进和多元评价的落实,让学生项目成果有据可依。
两位老师的驱动问题都基于学情、指向真实、落实解决;项目核心要素都能提炼、归纳和深化;项目活动都层层递进;评价方式做到多角度、多形式。更重要的是,两节课都展示了课堂微项目的实施过程,既具有启发性更具有后续项目衔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