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力前行,携手前进

作者:          来源:学校信息网          日期:2021-03-22

蓄力前行,携手前进

——记数学教研组一次“精准命题”校本教研活动

10月14日周三上午,西溪中学数学组展开了一次关于“精准命题”的校本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围绕“一道题”,“一次作业”、“一份试卷”而展开。

(一)精准命题之“如何编制一道题”

会议第一项议程,由初一备课组徐红雁老师对“2018年武汉中考16题”这道题的形成过程进行小结汇报。

我校数学教研组九月份开展了一次研题活动,主要由初一备课组统筹安排,分三阶段完成,第一周备课组将中考题印发给教研组内的每位老师,老师们利用课后时间去研究题目,尝试一题多解,并对它进行变式拓展;第二周在周三集体备课时组织全体教研组成员对该题进行讨论,各自汇报解法及变式,对该题进行再加工加深拓展,大家讨论热烈,各种解法在讨论中产生。初一备课组老师整理各种解法,去除相近的,雷同的或者过于繁琐不适合学生掌握的,初步把解法归纳为三条脉络,分别是截长补短,添加中位线,以及建立直角坐标系。

老师们经过探索与讨论,感慨万分。感慨一:有些解法思路巧妙,意想不到,这主要归功于这些老师平时的积累,特别注重挖掘教材,能从平时作业本的某一题的解法,进行发散联想,形成思路;感慨二:也有些老师看到了自己在研究题目中的不足,“工夫在平时”,只有平时多思考,多讨论,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才能精进。感慨三:教研组需要有这样的思维碰撞,通过现场对该题的变式拓展,每个备课组都讨论出一道适合自己年级学生的变式考题,初一注重几何初步的规范书写以及几何直观核心素养的培养,围绕第六章射线、线段以及动点问题等考点,将这个中考题进行改变;初二正在学习的三角形与特殊三角形的内容,是最契合这个图形的,而截长补短这一技巧正是学生学习几何的一个难点,可以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形成思路;初三目前处于分层教学阶段,所以初三的老师表示可以将此题原题给拓展班做,对于基础班则改编为特殊的三角形,从而降低难度,给予信心。

第三阶段,由初一备课组老师将老师们的想法反复修改,形成文字,汇总成文。这次历时半个月的研题活动,全体教研组成员都参与讨论,群策群力,教研氛围浓厚,老教师分享解法,年轻老师主动承担打字画图等工作,体现了西溪数学教研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二)精准命题之“如何编制一课时作业”

好的编制作业能帮助教师自我监控,精准教学,由此初二数学备课组郭红老师围绕如何有效编制作业进行了发言。她讲到,好的作业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要体现分层,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作业检测,让不同能力的学生有最大的收获。郭老师分析了作业设计目标、题量、编制要点,强调作业编制一定要有针对性,数量要合理,不要忽视质量,要精选题目,并且要有梯度,要善于利用题目内在的联系,要充分挖掘每道题目的价值,基于此,她还分析了几个案例,比如《不等式》这节课作业如何编制,对于代数,一定要落实思想方法;几何角度计算作业如何编制,对于几何,一定要能牢牢抓住基本图形,培养复杂图形中抽取基本图形的能力,这些都给在座的老师关于如何编制作业以启发。

(三)精准命题之“如何编制一份试卷”

最后,是初三数学组的马永刚老师做的题为《例说初中阶段性命题方法》的讲座。马老师围绕如何规范地编制一份试卷的主题,从试题类型及基本的命题方法说起,将他多年来对试题编制的经验和体会分享给在座的老师们。马老师分析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类题型的编制特点和注意事项,并提出了如何通过一些命题细节,来改变题目的难度,他主张教师自主编题,不“拿来主义”和“小修小补”,这不但能让试题更符合学情,实现精准命题,这也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马老师还建议老师立足教材,挖掘教材,编创基本题,因为教材中的素材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体,不仅有显性的知识素材,还有隐形的思想方法;不仅有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内在结构,还承载着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的培养。教材不仅是教师教学的载体,更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试题解答的范本。因此命题者需要精读教材,关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教材中的典型例题、习题,重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等拓展内容。马老师的讲座,让大家对试卷的编制有了充分的了解,受益匪浅。

我校数学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平时工作踏实、务实,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经常会看到我们数学老师讨论问题的声影。每一位老师细心批改,悉心辅导学生,因此学生的数学成绩获得了学校的认可,并逐年稳步提升。相信通过不断地研修,每一位老师都会不断成长,不断思考,不断收获,让深度思考成为我们教师工作的常态,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在教学教研的路上,我们蓄力前行,我们携手前进!

 

西溪中学数学教研组

2020.10.16

附件下载:
[ ]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