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中学语文教研】一月一主题·亮相新闻视窗

作者:          来源:学校信息网          日期:2021-10-29

         20211027日下午,在西溪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沈小燕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全校语文老师齐聚二楼会议室,参加一月一主题的语文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初二语文备课组承办,备课组长程杏芳老师主讲,主题是“以项目式学习重构八年级上新闻“活动·探究”单元教学”。

大背景

语文项目性学习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基于语文核心概念,统整学习内容,设计和学生现实生活相关联的问题情境和挑战性任务,引导学生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及混合式学习环境,开展以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为重点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公开成果,获得可迁移的的语文概念性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从而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现在西湖区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初中语文项目化教学探究,我们八年级备课组,响应号召,勇敢尝试。

4a4a92ad71e363ad1c4155873506b99.jpg


依托活动单元,开发学习项目

      八年级上册新闻单元有三个学习任务:新闻学习、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综合三个学习任务,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看,本单元主要是掌握新闻文体的结构、特点,准确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能够区分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的异同;了解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学会进行新闻采访和写作;养成关注身边现实、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主动贴近时代发展,自主思考现实问题。鉴于上述分析,将单元项目主题整合为“亮相新闻视窗”,意在“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通过新闻视窗展示交流,关注这个“变化着的社会”。在“亮相新闻视窗”主题引领下,从单元目标入手,设置“创编报纸”“成果汇报”两大驱动任务。把单元内容整合为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创编报纸、成果汇报五个进阶任务。

e1d88877760c99cdcd71baea783ee7e.jpg

项目实践阶段

第一,新闻阅读。学生先依托活动任务单和任务说明,包括注释、旁批、补白、技巧点拨等,浏览本单元所选的新闻作品,梳理各新闻的要素,把握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自主构建新闻知识体系;再通过精读部分片段,圈点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最后,运用上述方法阅读新闻类报刊、网站和教师推荐篇目,获得捕捉新闻线索的方法和技巧,体悟新闻工作者关心人民、关心国家、关心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实事求是的新闻精神。

第二,新闻采访与写作。每班组织学生成立69个小“报社”,开展“创编新闻”竞赛活动。各“报社”分别召开新闻采访选题会,制订采访方案,设计采访话题,实施访谈计划;采访完毕,各“报社”遴选体现采访对象精神风貌的事例、影音及图片资料,汇集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在新闻写作环节,每名“小记者”根据采访中搜集的素材写一则消息,写完后,组内同学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和评价量表反复评改,不断完善或者由老师逐一修改整体把关。

第三,创编报纸。各“报社”做好板块策划,将修订的稿件审校、润色、编辑,合理排版,配上相关图片,做成版面美观的新闻报纸,亦可做成电子报刊。

第四,成果汇报。

“报社”将过程性材料和学习成果制成PPT,在班级进行展示交流,评选出优秀创意、最佳版面、最佳“报社”等奖项。

以上四个阶段,将五个进阶任务细化分解,层层推进。在具体实践中,学生由清晰路径和科学合理的评价量表指引,拾级而上,取得终端项目成果。

144c5b17f96ad08049f3cf1870ccf6b.jpg

活动后感悟

1.精心设计评价量表,全程指导学生活动

在新闻单元学习过程中,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终结,教师全程跟踪指导,提前设计阶段性评价量表,在活动前做到学生人手一张,学生拿到量表,参照执行,反复修正,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

2.提供可供阅读的扩展资源,实现全面课程整合

为了保证学习任务顺利完成,教师可持续为学生提供资源动力。可以提供《屠呦呦抵达瑞典将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新华网斯德哥尔摩2015124日电)等消息,提供国内或省、市近几年十大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相关链接

3.可以增设新闻播报环节。

每日说新闻:学生每日观看《新闻联播》,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开展“我为大家说新闻”课前两分钟展示活动,学生复述收看的新闻内容。模拟新闻播报:一是利用新媒体,将居家录制的播报视频发布于虚拟微信群;二是以组为单位模拟现场播报,组内成员互为听众。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项目式学习整合单元教学是达到统编教材课程改革目标的一种全新探索与成功实践。以项目式学习重构“活动·探究”单元的方式还有很多,仍然需要我们持续地深入研究与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提炼,不断创新,不断总结规律与经验。


附件下载:
[ ]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