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教工天地>教研活动
以课堂展示,促教学精进 ——杭州市秀水小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行政展示课活动
作者:三年级组 闻雯 来源: 日期:2024-12-03
为了更好地发挥行政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展示行政教师的教学风采和专业素养,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和共同进步的平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杭州市秀水小学特组织开展本次行政人员课堂展示活动。
音乐美术篇
沈洁老师的《手艺大花园》一课围绕寻找美展开。课堂的起始,沈校长便巧妙地运用了“神奇的百宝箱”这一感官游戏,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在触摸、猜测中享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再加上沈校长对作品背景的介绍更在无形中让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多样性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外,通过给不同纹样的鸡取名,感受寓意之美。紧接着,下达任务:请你也来做一做心中的泥塑鸡。课堂气氛也达到高潮,沈校长通过设置“成为小小工艺传承人”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作热情。同时,沈校长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体现了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在展示评价环节,孩子们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小手工艺人展览会”。他们自信满满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相互学习。而沈校长则从评价要求进行表现性评价,肯定了孩子们的努力与创意,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李芳冰老师为孩子们带来《渔舟唱晚》一课。在课程中,李老师多次亲自演奏古筝,用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演绎,为学生们提供了直观而真实的音乐体验。这种现场示范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古筝演奏技巧的理解,还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使学生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所学知识。在欣赏《渔舟唱晚》的过程中,李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聆听古筝的悠扬旋律,还巧妙地融入了相关的诗词朗诵和画作展示。通过诗词的朗诵,学生们得以从文字中感受音乐的意境和情感;通过画作的展示,学生们则能够从视觉角度进一步领略音乐所传达的美感。
音乐美术场的傅楠老师、金嫣然老师分别对《手艺大花园》和《渔舟唱晚》进行了说课,张宛鑫老师进行了总结评课。
语文篇
诸俊伊老师执教《古诗三首·浪淘沙》一课。在教学时,诸校长设计了“借助关键词,理解字词;借助关键句,理解诗意;借助支架,把握诗歌逻辑;对比阅读,寻表达不同”四大学习活动,助推学生逐步达成“读懂古诗→读懂关键句→读懂诗人观点”的学习目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本课基于学情,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学思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关注诗歌意象,重新展开构想,关注人物及事物,完成对文本空白的创造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涵育审美素养。
刘楠老师的《海滨小城》,基于三上六单元“祖国山河”的人文主题,刘老师结合课前热身环节创设了“跟着课本去旅行”的情境,并用三个学习任务“通读课文 圈出景点”、“游小城庭院 找关键语句 赏庭院特色”、“聚焦关键词 我来做推荐”串联起课堂教学,在多样朗读、小组合学中引导学生们找关键语句、抓关键词,进而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关注有新鲜感的表达,感受海滨小城独特之美。
郑燕婷带来以“解开情绪之‘结’”为主题的班会课。课堂活动设计了四个环节:一、觉察——系情绪之结;二、接纳——揭情绪之“谜”;三、调节——探情绪之方;四、悦纳——解情绪之结。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过程中,郑老师借助视频、音频、Pad资料包、词云等形式,增强教学直观性;学生自主开展小组讨论,上台汇报,情境选择贴近生活,让学生在课上学方法,课后用方法,实践性和迁移性很强。同时,活动板块的设置前后呼应,从系情绪之“结”到解情绪之“结”,达成了教学闭环。
语文场的贾欣然老师、张琪老师和蒋梦炜老师分别对《古诗三首·浪淘沙》、《海滨小城》和《解开情绪之结》进行了说课,俞琦乐老师进行了总结评课。
信息数学篇
杨佳佳老师与六(5)班的孩子们带来的是《百分数》一课。环节一,杨老师以西湖区举办得轰轰烈烈的足球联赛为背景,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入课堂。环节二,通过提问“选谁参加足球点球?”深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环节三中,借助大问题“下一场比赛应该选谁?”让孩子们在深度的对话中,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袁建民老师执教《分类整理资源》一课,利用“水果动物一起来”游戏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整堂课任务设计环环相扣,从游戏引入到知识深化,过渡自然流畅。袁老师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联系生活将整理的方法拓展至整理书包、抽屉等日常生活中,不仅仅学会了分类与整理资源的技能,也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有效提升信息意识。
信息数学场的陈煜昱老师和周倩霞老师分别对《体验在线应用》和《百分数》进行了说课,金若婷老师进行了总结评课。
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课堂,永远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阵地。相信通过一次次踏实、扎实、真实的磨砺与锻炼,老师们的团队精神和专业素养定能不断提升!
文字作者:闻雯